前不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步测算表明,过去10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点,就可使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如果服务业年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就能带动经济增长3.8至4.3个百分点,为我国6%~7%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正由过去的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普遍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形成消费拉动、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对此,迟福林认为,“在这个趋势下,中国需要尽快转向以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二次开放’。”
2012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增速在大多数年份约为货物贸易增速的3~5倍。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为4.2%,而同期全球GDP增速只有2.5%,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为0.6%。这充分表明,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新引擎。
“一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呈梯次展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开放的地区来讲是渐进式推进的。从内容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要逐渐从物质形态的商品相对向服务方面推进。无论是农业国时代还是工业占主导的时代,我国服务业的占比都比较小,但以2015年为“分水岭”,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不过,常修泽提醒说,“也不要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盲目乐观。”从外部原因看,2014年工业自身增长率减弱,由于一二三产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服务业占比有所提升。从内生原因看,生产性服务业迅猛发展,将过去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领域“搅在一起”的状态区分开。此外,另一个内在支撑是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增多,社会对大健康产业提出新要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与之相关的新命题也随之而来。
“今后10年,如果政策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服务业增长是不乐观的。根据有关测算,服务业占比不会超过55%。”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张屹山认为,虽然仍会有所进步,但进步速度不会太快,除非国家出台实施重大政策措施。“不过,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也意味着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点。”
“从全球产业演化规律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会不断上升,从而达到经济的服务化阶段。”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全球经济服务化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制造业服务化倾向日益增强,生产性服务日渐突出,并且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内容的增值点;二是国际服务业转移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型趋势日见明显;三是服务贸易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擎。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一轮全球化形成历史交汇的大背景下,从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一次开放”转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其中,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是经济转型的当务之急。
对此,迟福林分析说,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牵动影响全局。不仅牵动影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还将影响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与此同时,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由于我国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严重滞后,服务业难以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制约了服务业的有效供给,导致国内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外流的问题比较突出。
服务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首先表现在服务业占比提高有利于增加就业,可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张屹山表示,据测算,目前第二产业亿元GDP能够吸纳980人的劳动力就业,第三产业亿元GDP可以吸纳1200人左右。其次,服务业占比提高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第三,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了新技术、新增长模式在各产业中的渗透,对一二产业效率的提升越来越重要。第四,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那么,应该怎样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充分对外开放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
“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扩大服务贸易的关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夏锋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服务供给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其根源在于服务业存在以垄断为特征的体制安排。这就需要适应新趋势,打破各类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若能打破各类垄断,预计到2020年,社会资本投资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52.7%提高到60%以上。”
此外,还要以服务业为重点有序实现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夏锋举例说,比如,吸引外来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向它们开放,消费者才能有更多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各种资本才有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
“总的来说,要想使服务业有大的发展,一是对内要无禁区,二是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所谓对内无禁区,就是要全面开放。”张屹山说,研发机构和经济总部之类的机构要“走出去”。“引进来”方面,与德国、日本相比,中国比较稀缺的是大国工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职业教育没跟上。
我国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张占斌表示,对内而言,现在工业部门的市场开放程度约达到80%以上,但服务部门约50%以上被行政垄断的格局没有完全打破。对外而言,服务业开放程度有提升空间。“比如,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但它出台的负面清单中,可能有很多是涉及服务贸易方面的,也就是说,对服务贸易的限制是大头。”
目前,全球经济服务化在历史积累与发展的条件下,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也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制造业服务化倾向日益增强,生产性服务日渐突出,并且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内容的增值点;二是国际服务业转移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型趋势日见明显;三是服务贸易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擎。
对此,张占斌认为,我国要完成经济转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抢占服务业开放制高点。
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支出约占其日常消费总支出的40%。但问题在于,服务型消费供给严重不足,在教育、养老、健康、文化等服务型消费供给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例如,现在的健康服务业已不适应需求结构的要求,在养老服务方面,至少有1万亿元潜在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足1000亿元。
迟福林表示,“关键是要适应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提供,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大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在的研发程度还远远不够。”
对此,夏锋表示赞同,他认为,现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潜力巨大。以健康服务业为例,健康产业已开始成为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开始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所以,要破解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中国服务业市场状况大体可以概括为:一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三是服务型经济质量低。对此,夏锋认为,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于市场化改革。
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面,张占斌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仍较滞后。因此,中国制造还不能提供十分满意的支撑。例如,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不足是东北的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在发展过程中把它补上,才有利于东北振兴。”
基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张占斌提出四点改革建议:一是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提升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二是以制造业结构升级为契机,大幅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三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四是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提升服务业的竞争活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服务业开放转型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破解:其一,厘清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边界;其二,改变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对立”的观念;其三,厘清垄断和竞争的边界;其四,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很多问题要靠实践才能解决,在此过程中不要禁锢思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