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下行,欧美大国相继进入选举周期,给“中国制造”带来的负面舆论、贸易摩擦,以及进出口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以主要倚赖“中国制造”而发展壮大的“中国服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昨天,“第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间隙,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美国目前对创造就业很在乎,很多(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包都是由投资带来的,美国是最大的发包国家,因此,(对中国)必然有影响。”
周铭呼吁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扶植一些本土的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
整体影响仍有待评估
对于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带来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决策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处长姜义茂昨日对记者表示,现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相关负责人都在传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并评估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姜义茂分析,总体上今年服务贸易总额在下降,比如其中占比较大的旅游和运输,下滑程度都比较大。但是,“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不断更新软件,使得这个发包方市场本身比较大。其次,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成本,将一部分低端服务领域转入发展中国家,也是必然的商业选择。这两个刚性条件,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能保持增速,发展势头始终没见下滑。
“2008年,大家本以为日本市场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基于这两个原因最终也没受到影响。” 姜义茂说。
即使在欧债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服务外包仍然逆市成长。据商务部服贸司最新业务统计, 1~7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72853份,合同金额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8.1%;执行金额231.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23.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执行金额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46.1%。
而对于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整体影响,姜义茂认为还只是“帽子大,步子小”,并不至于短期内造成根本性的转变。
周铭也透露,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也正在通过积极的海外并购以规避这类问题。印度企业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服务外包产业都已经渗透到欧美国家本土企业之中了。
培养领军企业
领军企业的发展不够强大,仅靠企业总体数量的迅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成长,是包括周铭在内的中国服务外包政策推动者们的忧虑所在。
周铭向记者披露了一组数据,2008年做《中国服务外包领军和成长型企业》报告时,10家领军企业占据了整个产业量的1/3,成长型企业占1/3,剩下的1/3为其他类型企业,还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到2009年,这个结构变成,领军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各占据了整个产业量的12% ,剩下的76%都为新成立的小企业。
“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企业都是新成立的,数量增长,不是原有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周铭呼吁国家重视扶植本土服务外包企业,“比如华为现在就走IBM/Intel 的从产品转向服务的转型之路,带动给其做外包的包括中软等供应商,若中国有一批领军企业成长为全球前20的大企业,就能带动一批本土的中小企业供应商。”
周铭建议企业积极并购发展壮大,同时国家也应该调整目前“普惠制”的产业政策,转变对重点企业行业领域扶植:比如在并购、融资、外汇手续上的便利化支持,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有所倾斜。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