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下简称“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横跨赤道,有“赤道上的翡翠”之称;境内岛屿1.7万多个,亦有“千岛之国”之称。印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是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起掌控着关键地带马六甲海峡,扼印度洋进入南中国海的咽喉;二是夹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扼印度洋北部与太平洋西部沟通的咽喉;三是濒临南中国海南端,对南中国海争端有一定影响。
印尼的油气工业发展较早,从1859年便开始了石油调查,1922年发现了塔郎阿卡尔油田,1937年发现了打拉根油田,1940年发现了桑加油田,1941年发现了杜里油田,1944年发现了米纳斯油田。印尼石油对国际原油市场影响较大,杜里油和米纳斯油一直是国际市场参考的标准油品。
一、印尼油气工业特点
近年来,印尼的油气工业呈现如下特点。
(一) 油气储量稳中有降,陆上、海上各有侧重
印尼含油气盆地约60个,其中海上和陆上分别占73%和27%。已发现油气田340多个,其中大油气田5个,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7%。已投产油田140多个。含油气盆地集中在5大区域:苏门答腊油气区(包括北、中、南苏门答腊三个盆地)、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包括巴里托、打拉根、库特等盆地)、东部油区(包括萨拉瓦、斯兰等盆地)、南海海域(西纳土纳盆地)。近年来,印尼探明储量基本稳定在6亿吨,2012年有所下降,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在不断降低,由2006年的0.4%逐年降低到目前的0.2%。天然气探明储量逐渐降低,由2008年的3.18万亿立方米降低到2012年的2.9万亿立方米。印尼的石油资源大部分位于陆上,天然气资源70%位于海上。
(二)石油产量快速递减,天然气产量稳中趋降
2006年以来,印尼的石油年产量降到5000万吨以下,且逐年快速下降,2012年已经降到446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由1.03%降到了1.01%。天然气年产量在七、八百亿立方米之间徘徊,由高峰时2010年的820亿立方米降到了2012年的71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由2.06% 降到了2.01%。
印尼的天然气液化能力居世界前列。现有3座LNG厂,总处理能力500亿立方米/年;另有两个年处理能力27.6亿立方米的LNG厂即将投产,还有一个年处理能力34.5亿立方米的LNG厂将于2018年投产。为满足国内需求,印尼正着手建设LNG再气化装置,并在各群岛建设小型LNG接收终端。
(三)石油消费量快速上升,已成为净进口国;天然气消费量相对稳定,出口量已过顶峰并逐年下降
随着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印尼的石油消费量逐年攀升,由2006年不足6000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7160万吨,约增长19%,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由1.03%上升到1.07%;由于石油产量快速下降,从2006年起,印尼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2年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7.7%;印尼尚有一部分石油出口到日、美、韩、中和澳洲等国家,因此其从沙特等国进口的石油高于上述比例。天然气年消费量相对稳定,一直徘徊在330亿~410亿立方米之间,但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不断下降,由1.04%下降到1.01%。印尼约有50%的天然气可以出口,但出口量在2010年达到创纪录的417亿立方米之后,连续两年下降。
(四)炼油工业成一定规模,深加工能力不足
印尼现有炼厂8座,炼油能力为1142千桶/日。其中最大的3座为芝拉扎(Cilacap,348千桶/日)、巴厘巴板炼厂(Balikpapan,260千桶/日)和西爪哇的巴隆甘炼厂(Balongan,125千桶/日)。与印尼年石油消费量1565千桶/日(2012年)相比,印尼仍有27%的成品油需要进口。印尼炼厂二次加工能力占总炼油能力的比例小,深加工能力不足。大型石化装置只有一套6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装置,以及泛太平洋石化公司2008年投产的50万吨/年对二甲苯、20万吨/年苯和15万吨/年甲苯装置。
石化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对乙烯、丙烯等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需求将分别达到210、190、155、177万吨,绝大部分由外国进口。
(五)政策优惠开放,监管体制调整
根据2007年3月印尼新的投资法,外资可享受“国民待遇”,外资使用印尼土地的最长期限增加到95年,投资项目的审批期限由150天减少到30天,同时在公司所得税、增值税、生产用设备和器具进口税等多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并致力于提高税收服务的透明度等。
在油气领域特殊的优惠政策包括:对深海和边远地区油气区块,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分成比例由原来的15%∶30%变为49%∶51%;对进口油气设备,取消所有有关的税收;对勘探区块,将义务勘探期由10年变为3年。此外,为了恢复关井油田的生产和提高在产油田的产量,计划实施技术援助合同(TAC)和提高采收率合同(EOR),允许经营者从增加的产量中回收投资成本。其中,TAC是从经营的最初产量中回收,并由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付给每桶产量的报酬。对新的边际油田还有进一步的鼓励措施。
二、扩大油气合作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中印两国间油气合作既有良好机遇,也存在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两国友好关系前所未有
(1)政治关系快速深化
中印两国于1950年建交,1967年因故断交,1990年8月复交。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至2013年10月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且为了吸纳中国游客赴印尼旅游,印尼单方面采取措施,自2005年8月起,开放中国公民赴印尼期限为30天的落地签证申请。
(2)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1990年两国成立了经贸技术联委会。2001年底双方将农业、能源和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为经贸合作重点领域。2002年3月成立两国能源论坛,并多次召开论坛会议。200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和企业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带资建设等多种方式,支持印尼建成泗马大桥,建设多项基础设施;并在巴布亚、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等东部地区建设工业园区,投资钢铁、镍矿冶炼和石化工业等。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贸易额达到662.2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中国成为印尼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尼在东盟对华贸易中位居第四位。
2.政府合作意向强烈
印尼油气工业的发展一直依赖外资,印尼政府积极引进外国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目前引进的外国公司主要有雪佛龙、Tatol、Eni、埃克森美孚、康菲、BP、INPEX、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近年来,印尼政府频繁招标,招标区块较多,主要分布在印尼中部、东部和海上。
由于印尼许多大油田都进入了开采后期,石油产量下降较快,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主力油田的接替压力较大。印尼政府明显加大了开放区块、对外招标、引进外资的力度,这为我们进一步进入印尼油气资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油气资产交易市场规范、活跃
印尼油气对外合作采用的合同模式主要有:产品分成合同(PSC)、联合作业协议(JOA)、技术援助合同(TAC)、提高采收率合同(EOR)等。其中,产品分成合同为印尼于1966年首创,合同模式完善,引得众多国家竞相借鉴、效仿,其主要特征是:油气资源的所有权、合同区内作业的全部设备和设施都属资源国,合同者按规定回收投资和作业成本、与政府之间按一定模式分成并依法纳税。这样既保证了投资者的投资回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又控制了油气暴利的可能。在油气资产交易实践中,印尼很少出现政治力量的额外干预,交易市场比较规范。
在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下,近年来印尼油气资产交易非常活跃,不但印尼政府区块招标议标签约项目多,而且公司之间的油气区块交易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交易起数分别为6、3、4起,基本发生在中、小油气公司之间。
4.西方公司破坏性开采为提高采收率合作留下了空间
西方大石油公司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单纯追求投资回报率,在产品分成合同(PSC)的分成模式下,以投资的加速回收为唯一目标。因此,它们在后续投入和油藏开采方面常常采取投机行为,往往导致油藏的破坏性开采,忽略油藏开采的可持续性。若干年后的结果是油藏枯竭快,采出程度低。这就为提高采收率合作留下了空间。中国的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大庆油田的三元复合驱技术,为其所独有。因此,中国油企进入印尼老油田合作市场的机遇不小。
5.液化天然气产能快速建成、炼油化工工业不够发达等均为外资合作提供了机会
如前所述,印尼的天然气液化能力和再气化能力均快速上产,建成了较强的天然气产业基础设施,为扩大天然气上游开采准备了条件,为气田国际合作扩大产能提供了机遇。炼油能力不足、化工工业落后,这些也正是印尼政府大力引进外资重点发展的产业,有着较好的合作机遇,为中国企业赴印尼开展下游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不利因素
1.资源总体有限,新区块的勘探前景不尽乐观
印尼总资源量石油75.83亿吨、天然气13万亿立方米。据BP公司2013年能源统计,2012年探明储量石油约5亿吨,天然气2.9万亿立方米,油气探明储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28、第37位。与大多数油气匮乏国比,储量不算小,但与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等油气富集区部分国家相比,这些储量显得有限。尤其是经历几十年大规模开采之后,合作前景特别看好的油气资源不多,陆上资源有限。并且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新区块的前景不尽乐观。
2.油气出口受限,政策略为收缩
2007年,印尼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了保证国内的油气需要,印尼采取收缩性政策措施,包括:(1)对外油气合作合同中对合同者都有分成油国内销售义务条款,如产品分成合同条款约定,合同者5年后需将份额油的25%按国际市场价格的10%在印尼国内销售。(2)为了保证国内快速上升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印尼陆续出台天然气出口限制措施,2006年开始减少LNG出口量,2012年起暂停新项目天然气出口,包括管道气和LNG。(3)印尼新的成本回收法案改变原规定中的17项可回收费用,列出24项不符合成本回收项目及与经营者纳税义务相关规定。(4)对项目转让征税,勘探、生产阶段的项目税率分别为5%和7%。这种对产品分成合同的修改可能影响印尼油气投资环境。
3.国内安全与清廉环境欠佳,外资有所观望
尽管苏西洛政府大力维护国内稳定和安全,积极反腐,不断改善投资与经商环境,但仍面临着重重困难:(1)贪腐文化已渗透到社会和各级政府机关,“透明国际”2012年清廉指数排名印尼在176个国家中排第118位;印尼还曾于2010年被评为亚太16个主要投资目的地中最腐败的国家,腐败问题对引进外资影响恶劣;(2)恐怖主义相当猖獗,让外资企业心存余悸;(3)失业问题相当突出,造成社会不稳,解决3600万人失业问题需要印尼经济连续5年6%以上的增长,改善难度很大;(4)国内燃油涨价导致物价飞涨引起社会不安等等。这些都使得外资一定程度地持观望态度。
4.印尼社会舆论氛围形成一定投资障碍
首先,“中国威胁论”在印尼有一定市场。印尼一些官员和媒体受西方“中国威胁论”影响较深,对中国缺乏了解,看法较片面,惊呼中国经济的强大给印尼国内外市场造成巨大威胁。他们指责中国的商品在印尼泛滥成灾,造成一些工厂停业、倒闭。
印尼媒体还引用总部设在伦敦的环境调查组织指责不法商人滥伐印尼森林,木材被走私到中国,造成印尼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报道,对两国合作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印尼一些人对印尼华人经济持有戒心。华人对印尼经济复苏和促进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关系起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印尼一些官员和媒体对华人经济持有偏见。日常生活中非华族大多数人对一般华商印象正面,但对华人大企业家却持相反看法。这些对于中国企业投资印尼或多或少都是障碍。
三、石油企业的战略措施
上述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要求石油企业在扩大印尼油气合作中要有自己的企业战略,同时要推动国家制定实施印尼战略,以创造更加有利的扩大油气合作的环境。
(一)企业战略引领,扩大合作规模
1.确定战略方向
扩大对印尼油气合作与别国不同,印尼的状况决定了两个战略方向。
(1)不求保供,但求效益
印尼已经是石油净进口国,其对外依存度达到了37.7%,虽然印尼还出口部分石油,但基本是外国投资者完成印尼国内销售义务之后的分成份额油,一旦国际局势不稳,印尼政府的管制令就会让投资者的这点份额油也要在印尼国内销售,因此,不可指望印尼油来保供。
印尼生产的天然气有一半左右可以出口,出口天然气29% 通过海底管道出口到新加坡(占其中的77.5%)和马来西亚,其余以LNG形式出口到韩国(占其中的41.2%)、日本(占其中的33.6%)、中国台湾等,去年有一少部分出口到福建,中国总体对印尼LNG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和天然气输送设施的完善,印尼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对外出口的能力将会越来越不足,印尼政府陆续出台一些限制天然气出口的政策措施,指望印尼的天然气来保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印尼扩大油气合作,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投资回报率的项目不应在合作之列。
(2)合作的可能方向在于海上勘探、天然气勘探、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下游炼油化工
印尼的剩余可采储量、资源量多居于海上,多数为天然气;陆上主力油田多数都进入开采后期,需要引进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进行精细化开采。同时,印尼的下游能力不足,炼油化工工业是印尼政府大力促进的投资方向,这些都是投资机会。当然,不排除其他公司因资金不足问题出售油气资产而产生的机会,我们也需要跟踪并捕捉这样的机会。
2.采取战略措施
(1)要积极响应印尼政府招标
为了弥补油气生产的下滑局面,印尼政府每年都拿出几十个区块对外招标,这些区块虽然风险较高,但只要认真评价、慎重决策,仍有一定的盈利机会。因此,要对参与这些区块的投标保持一定的积极性。
( 2 )应持续跟踪外国公司退出意向
国际大石油公司往往追求高回报率,其一切经营活动皆围绕着经济效益进行,一旦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使其评估所经营的项目不经济时,或其母公司资金出现严重困难时,他们将会选择退出。这些项目或许因一些条件与中国企业互补,使得经营起来合算,这就是机遇。因此,要持续跟踪外国公司退出意向,积极评价这种合作机会,机会一旦出现,应快速出手。
(3)要关注提高采收率合作和下游合作机会
印尼的老油田递减得很快,由于一些区块无序开采,导致采出程度不高,因此印尼对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合作的意愿强烈,并且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这些机会值得关注。印尼下游炼油化工能力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又是该国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在经济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合作机会也值得关注。
(4)应培植中国油气企业美誉度
中国已有4家油气企业在印尼有合作项目,可以现有项目为依托,展示中国企业有能力、负责任、讲信誉的国际大公司形象:一是致力于油田开采的可持续性,一反西方公司为追求短期效益采取破坏性开采的负面形象;二是加大对印尼政府的公关力度,自觉接受印尼政府部门的依法监管,积极有效沟通双方的需求和关切,避免产生不信任、甚至对抗性行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注重公益投入,做好社区工作,要有中国企业“进入一点、带富一片”的思想,让当地社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进而在印尼形成热情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合作的社会氛围。
(二)营造战略环境,丰富战略内涵
印尼是最大的东南亚国家,又是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国家地位决定了任何国家对其都不可小视,中国尤其要重视。为了创造更加有利的油气合作环境,应该推动国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战略,内涵包括善取义利、构筑双核、携手两洋、辟“新丝路”等。
1.善取义利
中国历来就有舍生取义、先义后利等优秀的品质和价值观念,人与人相处如此,国与国相处亦然。面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象印尼这样的周边朋友,要注重弘扬先义后利价值观,义字当头、多予少取、先予后取,让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的博大胸襟、深厚情谊。
2.构筑“双核”
东盟自1967年创立以来,一直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2003年,中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东盟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201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后,贸易额快速增长,2012年突破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方又提出致力于打造合作的“钻石十年”。
然而,自从美国重返亚洲、实施“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的东海不太平,南海亦不太平,东盟也变得不平静、不和谐起来,以至于破天荒地两次出现东盟年度峰会签不成会议文件的情况。中国-东盟关系也有所动荡,东盟极个别国家依仗区域外势力,强争南海主权,伺机激化矛盾,企图拉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对谈、对抗,将双边关系扯上了多边谈判桌。
这种表象的背后有着潜在的原因。一是区域外大国以“连横”来破坏中国并不存在的“合纵”。中国始终本着与东盟国家友好相处的精神,扩通商(大幅度扩大贸易、投资、旅游)、促通路(包括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中国东南亚两纵公路、中缅印公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路、中国东南亚油气管道等)、试通币(互换货币、直接结算)、适通情(大规模人员流动、文化友好交流、信息适当共享),一心致力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而且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而区域外某些大国却把中国-东盟的友好合作看作是有威胁的“合纵”行为,因而采取“连横”策略,利用种种罅隙,拉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不同程度地离间与中国的关系,甚至蛊惑菲律宾等极个别国家“因私误公”、与中国对抗。二是“10+3”之合未能平衡“10+1”之竞。东盟与中国的“10+1”合作成果明显优于与日本、韩国的同类机制,因此在三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尽管还有一个“10+3”机制促进13国合作,但“10+3”之合未能完全平衡好“10+1”之竞。
鉴于此,中国与印尼有必要在中国-东盟关系中构筑“双黄蛋”型的“双核”稳定架构,中国是这一体系的一个“蛋黄”,同时支持区域内经济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印尼成为另一个“蛋黄”。中国自当解决好中国方面的事情;印尼可发挥特殊的影响力,牵头以不同方式联合泰国、柬埔寨、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国,帮助协调解决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这样的“双核”结构,将使中国-东盟“10+1”关系更加稳定,进而影响“10+3”朝着稳定合作的方向迈进。
3.携手两洋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不但要走向太平洋,而且会逐步走向印度洋。由于印尼联结着两大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此,其在中国走向两洋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 1 )保障咽喉要道的安全畅通,包括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畅通和印尼境内的备用要道的安全畅通。
( 2 )成为开发两大洋的伙伴,包括联手打击海盗、共同发展大洋沿岸国家经贸、联合开发深海资源等。
( 3 )进一步开展安全防务合作和太空合作。用好印尼的特殊资源,照顾印尼的军事技术需求和太空参与意愿,开展双方关切的防务合作,并在中国-东盟防务机制下,深化防灾救灾、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执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中国跨过南海,对面就是印尼;跨过印尼,紧邻就是印度洋,大洋对面就是澳洲。因此,对中国来说,印尼既可以是不太起眼的“普通岛群”,也可以是风水利好的“美玉照壁”,这或许取决于与印尼的合作关系走向。
4.辟“新丝路”
自汉朝以来的多个朝代,中国南方沿海路往南,都发展有“海上丝绸之路”,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推向顶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在进一步繁荣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有必要开辟新路,尤其在印尼。
(1)要扩大经贸规模中国与印尼贸易额虽然近几年上升很快,但印尼在东盟中只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历史上的排华原因,中国不少企业对投资印尼依然有顾虑,造成中印之间投资规模偏小,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对印尼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仅2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贸易和投资规模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都不够相符。因此,要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过程中,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做大中国印尼经贸规模。中国企业要抓住印尼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和社会环境稳定向好的机遇,积极投资印尼,同时要吸引印尼的优势领域来华投资。
( 2 )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加强金融合作
加强软硬件的联通,为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增加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强化“清迈倡议”多边化合作等。
(3)推动海洋合作,探索备用航道在常规状态下推动海洋经济尤其是渔业、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和科研、海上搜救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当马六甲海峡通运受阻时,东亚与中东、非洲、欧洲之间的海运沟通要么近绕印尼境内的一些海峡水道,如巽他海峡,要么远绕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端航行太平洋,显然近绕更为经济。我们有必要探索备用航道,进一步开辟新的丝绸之路。
(4)密切人文交流,培植友好情谊在即将制定的《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框架下,促进文教、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破除“中国威胁论”,用“嘴”说服、用行动证明中国是印尼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让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谣言不攻自破。印尼华人较多,达1200万,华人的天然亲情不言而喻,在印尼又掌握着大部分经济资源,可以借助语言易沟通、感情易融合等优势,用好华人经济,加强相互经贸合作。积极资助印尼学生来华留学,帮助他们学好知识和本领,培养他们的对华情谊。两国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可以通过扩大旅游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培养相互之间的友好感情。
作者:中国石油中俄合作项目部 刘贵洲
原始出处:石油观察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