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开放战略的大背景下,已经实施十余年的“走出去”战略步伐明显提速。从投资领域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早些年的集中于采矿等资源领域转变,更广泛的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电力、贸易、计算机以及农业等领域。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秦菲菲)在新一轮开放战略的大背景下,已经实施十余年的“走出去”战略步伐明显提速。高层推动、弱化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以助力企业“走出去”正在进行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开启其任内的首次访非之旅,推动中非合作向“升级版”迈进。除了加速推进中非双方在贸易、文化、人员往来等领域的合作外,亦被认为是推进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将以投资为主线,推动中国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助力“非洲制造”的成长和壮大,使投资成为中非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包容、更加持续的关键所在。
对外投资连增12年 量变到质变转变
自从中国政府在2001年确定“走出去”战略,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海外投资规模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状态。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截止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2年的增长,从年对外投资流量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这一数据与同期吸收外资金额两者差额只有100多亿美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今年,也可能是明年或者后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很快就可能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不只是量的剧增,在质上也已有显著变化。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人士表示,与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初期相比,我国对外投资目前已突破诸多瓶颈约束,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
从投资领域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早些年的集中于采矿等资源领域转变,更广泛的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电力、贸易、计算机以及农业等领域。其中,装备制造业项目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海外投资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地也越发广泛。比如此次总理访问的非洲,便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阵地。目前,在非投资的中企已超过2500家,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已达250亿美元。非洲已成为中国的新兴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
弱化干预 简化审批助力“走出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近些年,中国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高,这在政策上也体现的更为明显。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的审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继续大力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平衡、更加协调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正在通过完善国别产业导向等加强宏观指导与服务。同时,在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方面,也在最大限度缩小审批或者核准的范围,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积极扩大企业以及个人的对外投资。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对记者说,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从核准制到备案制的转变,是我国当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给予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行对外投资的权利。
不过,在更多专家看来,与其说是国家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不如说国家应该更好的做好指引与服务,政府需要避免过度干预,而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马宇说,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更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要给企业更多选择的自由,而非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或行政命令这样的鼓励方式。
“如果企业本身有具备资金、技术、管理的竞争力,拥有对外投资能力,就可以选择‘走出去’对外投资,这是一个过程,也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实力。”马宇说,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审批,加强投资便利化,保护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权益。
而对于目前占对外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来说,马宇认为,对其则更应该强化有效的监管和审核,以防止“走出去”投资成为部分企业做政绩、滋生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温床。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