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炎夏,东单一快餐店内,有年轻人推门闯入,直奔吧台。直到上面的街电充电柜吐出充电宝,他才如释重负,抹去汗珠。
数月以来,餐厅老板见惯了类似场景。那个银灰色的小巧充电柜,正成为店内新宠。
这种小柜机正迅猛占领北京街边的商铺。App里的密集点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共享单车。
2017年,这是最火爆也备受争议的创投项目。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王思聪与陈欧5月那场“吃翔”赌约。
两个多月后,陈欧成竹在胸,他说街电一定能成,街电的日订单年底将突破1000万。
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All in街电 这是聚美核心赛道
聚美优品的员工办公区或茶水间,随处可见街电的身影。这种仅两盒抽纸大小的白色机柜,几乎少有闲置时刻。
每天出来进去的人群中,总有几个手握这款小巧的充电宝。这里不缺插座和电源线,但手机随时随地都有后备粮草的感觉,显然更受欢迎。
这多少出乎陈欧的意料,他本意是让大家看看新产品,提些建议。
“只是摆在那,没有经过运营和宣传,大家就自然产生了需求。”他说。
陈欧的办公室养着一条观赏鲨,一直不知疲倦地游来游去,似乎在捕捉机会。这个夏天,鲨鱼视野中多了新的猎物——摆在陈欧桌上的街电充电宝。
一个多月里,陈欧频繁飞往深圳考察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和厂家。与朋友的饭局上,他谈得最多的就是街电。
今年5月,聚美优品出手迅猛,以3亿元投资街电科技,陈欧宣称,未来3个月将继续注资几十亿的资金。
整个5月,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创业项目达到22个,投资机构超过38家,总融资额超过12亿——这是共享单车出现时融资额的4倍。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百亿级市场。
资本的迅速涌入,将行业几种模式的代表推向前台。
比如主打餐厅场景下的小电,提供固定在桌面上的充电宝,用户不能带走。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主打大型机柜,分布人流较大的商场等地,用户可自由移动,异地借还。
聚美投资的街电同样为机柜、移动模式,不过体形只有迷你电视大小,能容纳6个或12个充电宝,主攻餐厅、商铺等小型场景。
巨头们纷纷押注。而真正引燃舆论关注的,是陈欧与王思聪那场刺激眼球的对赌。
“国民老公”不屑共享充电宝,扔下一句“能成我吃翔”。陈欧微博回应时,还在评论区问 “有人赞助翔么”,引爆了舆论场。
迷妹、仇富者、吃瓜群众齐声讨论,助力共享充电宝的热搜指数持续上升。
今年3月,街电全国的铺设数量是10万多台,用户100万。
而7月份,街电铺设的柜机已超过20万台,充电宝数量达到139万,比6月增长量148%。当月共有292万用户借用街电充电宝,最高日订单超过22万,比6月增长65%。
其中,超过6成柜机分布在北上广深、长沙和成都这样的一二线城市。
只有陈欧仍在执着于赌局的胜负。他坚信到了年底行业会出现巨变,“现在我越看越有信心”。
陈欧用“all in”来形容:这将是聚美的核心赛道。
街电式领跑 年底日订单将超千万
聚美的天花板开始打破,是陈欧觉得能赢的底气所在。
共享充电宝,看上去与聚美的城池相隔甚远。但2016年至今,这是他思考最多的领域。
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然消失。“马太效应越发严重,很多流量都在超级APP里了。”
聚美电商业务稳定,财报上有着大量现金和可观利润,但陈欧开始思考,整个垂直电商行业所面临的流量收紧问题。
共享单车、生鲜超市这些线下领域成为机会。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恰恰满足“刚需、高频、用户量大”,会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需求,是个优质线下入口。
而且,即将到来的5G时代,用户看视频和玩游戏的时长将进一步增加,耗电量也会相应增多。几乎每个人都有充电宝,但不可能随时携带,况且充电宝一样有没电的时候。
如果晚上饭局、突然组队打王者荣耀时,发现电量不足,确实令人抓狂。陈欧以wifi万能钥匙举例,当初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款APP能达到8000万日活。
“共享充电宝如果做好,未来也是大几千万的日活。中国有10几亿人口,每天用一次,也是10亿次的需求。而这个路径才刚刚开始。”
看衰者最大的质疑在于:充电宝并不像单车成本那么高,人人都能购买,所以是个“伪需求”。
但支持者则认为,人们唯恐忘记携带充电宝,恰恰证明需求巨大,但供应的密度还不够。比如迅雷创始人程浩,就曾向媒体表示,如果共享充电宝布满各个地点,人们自然不需要自行携带充电宝出门。
共享单车模式证明,在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如果投放数量达到随时满足需求,人们很容易形成习惯。
陈欧有着相似的判断:“当我铺的点位足够多之后,它自然会成为基础设施”。
共享单车对滴滴的影响,或许能从侧面印证。有分析称,共享单车面世后,对滴滴出行的短途订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滴滴也在2016年斥巨资入股ofo。
一旦如陈欧所言,原有的充电宝市场,必将受到共享充电宝的冲击。
聚美优品的联合创始人、现就职于真格基金的戴雨森表示,因为成本把控和盈利模式的清晰,几乎所有一线VC都投资了共享充电宝项目。
“这是一个需求足够大的市场,大家都想通过这个产品把用户圈住。其次,短期内的电池技术,还远远不能实现续航能力的突破。”戴雨森说道。
在分析和调研苹果和三星手机电池技术,并对华为、小米、oppo、金立等国产手机进行调研后,街电开始快速扩张。
据了解,如今街电微信端的粉丝数已超800万。除了App,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宝享受街电的服务。
据街电CEO原源介绍,街电在全国30多个一二线城市完成布局,用户数总计500万人以上,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绝对的领跑者。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电最关键的参数“使用率”正不断提高。
陈欧称,街电将在国内完成数百万点位布局。他预测,8月中旬,街电日订单将超50万,根据生产速度、推广速度和用户增长量等数据推衍,街电订单量将迎来极大幅度增长,“年底街电日订单将超1000万”。
在订单量指数性增长背后,是共享充电宝蕴藏的巨大场景潜力。
与共享单车的服务过程不同,充电宝可以实时握在手中,而用户的使用时间一般会超过一个小时。陈欧认为,这是个具有高质量和价值的消费场景。“街电能够产生的相关服务,会远远多于单车。”
在信号较弱的高铁上,充电宝可以为用户提供本地的影视娱乐视频。旅游景区里,充电宝里中可以做多景区的相关介绍。按照陈欧的设想,充电宝也可以和WiFi技术结合。此外,随着用户激增,充电宝还可能添加更新颖的社交模式,打造社交新生态。
此外,通过大数据,街电可以迅速为用户推荐附近的餐厅、商铺,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使用共享单车时,你只是从地图上的一个点,骑到另一个点。而街电的精准性已经强大到点位,可以知道用户具体的场景,推荐能力是最强的。”陈欧展现出内心的规划。
虽然凭借租借费用和押金,街电可以在半年收回成本,但未来会逐渐考虑免费,来刺激用户的积极性。陈欧指出,当用户体验和心智抓住之后,有无数的盈利机会。
用陈欧的话说,未来街电与聚美还有更多连接的可能性,而通过这种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将带来充满活力的新流量。
街电的场景力与聚美的想象力
这个夏天,共享充电宝已是一片“紫海”。陈欧认为,最终的胜利者将是街电。
他并不看好桌面模式。他认为,固定在桌面的充电设备,不仅占用了用户的就餐空间,也占用了商家的翻牌率——如果顾客为了充电延长就餐时间,势必会导致客流和就餐总量减少。
不可移动,是桌面模式的软肋。充电场景被固定在餐厅等场所,难以实现陈欧所说的随时随地。
7月底,曾有媒体来到东直门的餐饮区进行观测。一家显示安放了桌面充电设备的餐厅,餐桌上并没有放置充电宝,顾客提出充电需求,店员才会拿出来,而另一家则将设备放到了收银台。
另有媒体报道,在餐桌使用充电设备,灵活性确实受到影响。有些顾客只能以“葛优躺”这样的姿势,来维持一边充电一遍看手机的习惯。
有分析指出,桌面模式延长了占用餐桌的时间,导致商家不愿进行维护,造成快速丢失和管理困难。而且小柜机模式,实际上在为商家引流,更容易管理。
此外相比于大机柜,小机柜的优势在于灵活。在商场,大机柜的点位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而小机柜则可以深入到每个商铺,与用户的距离更近。
按照陈欧的设想,街电同样可以通过搭架子摞在一起,变身大机柜,以适应机场、高铁等大型场景。
但陈欧认为更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用户体验。
一些大型机柜的充电宝并不提供充电线,需要花费10元购买。“我觉得这是反人类的,虽然能赚钱,势必会伤害用户。”陈欧说。
细节决定着产品成败。从大小、颜色以及充电线长度,街电都有自己的考量。
街电的充电宝自带充电线,可以经受10万次的弯折,“我觉得设计得都有点过了。”陈欧解释,这根充电线造价不菲,上面的插头是唯一经过苹果和MFI认证的,造价几十块,插入手机的瞬间,绝不会出现 “未经过验证”的提示,进而确保了街电的快充技术。“其他的全是盗版”。
技术是街电的优势。街电的原生产方海翼,其Anker品牌是北美第一品牌,在硬件方面、上游供应能力方面拥有长期的积累。而手中的多项技术专利,正成为街电的护城河。
7月中旬,街电对来电提起诉讼,称其对街电的三项发明专利技术侵权。7月19日,北京世贸天阶的一台来电机柜,被贴上封条后带回了法院。
据腾讯财经报道,街电持有的多项专利授予时间,均早于竞品。然而,在获取专利的时间、专利的核心等方面,共享充电宝的代表们几方各执一词
街电法律顾问坚称,大部分对手都存在违规行为。“这是我们手里的核武器”。
此外,陈欧在供应链体系上坚持自己的判断。
他原计划生产自己的硬件品牌,但考察了多家充电宝生产商后,还是决定通过收购快速进入。“硬件的供应链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可能用错一个芯片,一个零件缺货,就会导致出货延误等等风险。”
据陈欧介绍,有些竞品至今还没能达到量产的能力。“有人为了扩张连合同都没签,直接把设备往店里一扔就走了。”甚至很多对手虽然融到巨额资金,但钱没有变成子弹,“花不出去”。“这并不是健康的状态,你会发现用户的衰减速度特别快。”
由于街电创始团队与原来的股东海翼发生分歧,集体离职。聚美的技术团队只花了7天时间,就重写了街电的软件。那段时间,他们几乎每天加班到凌晨四五点钟。聚美研发中心几百个人,大部分都经历了当年的电商大战。
“我们调兵打仗的能力,远远强于初创公司”。
陈欧把过去的聚美比作蜀国,靠得是创业初期兄弟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现在他更希望聚美和街电的团队更像魏国,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涌现出来。
他认为,很多人只注意到街电的扩张,却忽略了聚美的系统实力:“前台的每一个用户体验,其实都需要后台大量的工作,系统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很多精力磨合通过的。”
根据陈欧掌握的数据,目前街电的用户留存率、使用频次和使用率都比对手更高。他希望能够“让全球手机永不断电”,更远的未来,街电还将延伸到电动车、电瓶车等多种场景,实现用户各类需求的永不断电。”
“那时人们或许会意识到,聚美不再是仅仅做化妆品的垂直电商,而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科技互联网life sytle公司。”陈欧信誓旦旦。
陈欧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东二环中汇广场的25层。刚搬来时,他志得意满,看着楼下繁华,只觉得“一览众山小”。但现在,他内心的算法只关注路上出租车和小黄车的数量变化,高速运转和变化的外部世界,是他驱动自己变革的原动力。
在他眼里,共享经济是巨大的风口。他和聚美即将再次出征。
(责任编辑:bianji_pu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