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网贷行业颇不平静,从陆金所“被点名惊魂72小时”到红岭创投宣布清盘网贷业务退出P2P市场,两大巨头引发的风波考验着投资者对网贷行业的信心。在新一轮监管政策加码下,随着大额标逐渐被处置,网贷行业的优质资产渐趋“枯竭”的现象称为行业发展瓶颈。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本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447.15亿,环比下降1.51%。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近期有一些平台大干快上,试图短期内冲量做大规模,其风险是否可控?
监管定调:防止P2P引发金融风险蔓延
从2016年开始,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开始“降温”,除了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明确规定地方金融办承担辖内P2P的具体监管职能外,网贷新规还正在一步一步收窄网贷平台经营范围,今年7月15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这个主基调也没有变化,“风险控制”优于“规模与速度”的监管思路已经非常明确。
一系列的政策效应中,最突出的就是对大标模式的封堵。去年8月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网贷新规明确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又下发通知,规定各类交易场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还特别强调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各地整治办清理整顿辖区内交易场所于互联网平台违法违规合作经营。
红岭创投是业内大标模式的代表,比如一个上亿的标的拆分上线到平台对接众多的投资者。这种模式虽然省力,但标的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大批投资者,红岭此前就发生过多起这样的事件,最后都是平台刚性兑付来平息。
一直以来,为吸引资金,依靠债权收益权拆分获得高预期年化利率,是很多P2P平台的做法,国家对大标模式的封堵,就是为了实现加强资金端风险的管控,避免出现大范围的违约引发金融风险。互金业务说到底还是做得资金的借贷生意,生意要做得长久,不能依靠这种隐藏“高风险”的资产模式来维持。
资产荒下:冲量等于作死?
随着监管措施的落地,各大平台面对各大平台最近交易量普遍下跌的现象,不少市场投资者开始对网贷行业的发展表示信心不足。数据显示,2017年1月-5月,前20大平台的月度交易量月均环比增速为-7.18%,远低于行业平均值0.37%,其中大部分超大平台的月度交易量都下降了15%以上,很多此前火爆的平台现在的发标频率都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新的监管细则的出台,平台在受到限额制约会主动减少甚至取消大额标发布后,优质小额资产不能及时补充,平台交易量必然会收到影响。因此无需过分解读交易量下降问题,相反,资产荒下那些交易量猛增的平台要值得注意。
根据网贷天眼的数据显示,部分平台的贷款余额规模仍在快速上涨,部分平台的吸金速度甚至惊人,爱钱进、51人品、首金网、投哪网、友金所、宜贷网等平台的贷款余额环比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分别为14.56%、17.99%、14.41%、27.36%、13.87%、12.11%。其中,深圳理财平台小赢理财是6月份整个行业贷款余额环比增长最多的平台,高达40.12%,规模约为343.38亿元,超越了同样位于深圳的红岭创投,成为了整个广东省贷款余额规模最大的平台。
贷款余额高,意味着平台的借贷规模大,也代表着平台的业务能力比较强,但同时,可能相应的流动性风险也比较高,借款方无法如期还款(质量差的资产),平台的兑付压力也比较大,对平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要求较高。但在当前环境下,业内人士指出那些贷款余额还在快速增长的平台资产端质量堪忧。
未来资产端的垂直深耕能力将决定平台的发展潜力
纵观网贷行业近两年的发展,几乎是处于粗放式生长阶段,资产端专注做细分市场优秀的网贷平台并不多。直到“校园贷”、“现金贷”等资产相继被明文禁止和大标模式被封堵,网贷平台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才真正转移到资产端挖掘和运营能力的较量。
除了那些具有海量的数据优势,可以依靠线上挖掘产业链上的众多小微客户的互联网巨头,比如阿里小贷主要针对淘宝卖家,这些卖家的数据都由阿里掌握,在风控上显然具备优势,京东白条依托平台的客户流量和积累的大数据,在线上获客和消费者数据分析上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部分网贷的企业要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靠线上垂直细分的场景或者线下人力去挖掘资产,这两种模式单笔额度小,加上人力和运营上的投入,就要求企业对细分市场的理解要深入,在人力和运营上要不断精耕细作,通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换言之,在当前“资产荒”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那些还没在细分市场形成强大深耕能力且试图“冲量做大”的平台,就很容易埋藏风险,这也就是上述人士认为资产荒下交易量猛增的平台要值得警惕的原因所在。同理,虽然当前出现的资产缺口确实需要一定时间补足,但接下来,垂直深耕能力越强的平台,止跌逆势回升的能力越强,未来的潜力就越大。
(责任编辑:bianji_pu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