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增速比5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1-6月份,利润同比增长22%,增速比1-5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并分析,一方面受生产销售增长加快、购进价格涨幅回落等影响,利润增速加快,另一方面,则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企业效益持续好转。
可见,供给侧改革,提升了经济的质量与数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金融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华曾提出,要打造基于互联网和有序化、可持续的产业供应链,核心因素之一“金融机构与产业从相互博弈转成相互支撑、相互推进、不过分约束的合作伙伴关系,往服务和互动的方向发展”便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也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选择,将改变我国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进供给侧改革进程。
供应链金融为何突然受到热捧?
“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专业要求高,传统机构介入不深,有机会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市场空间大,竞争不激烈,模式多样,创新空间大。”海融易创始人及总裁王伟说到,她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充分利用整条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采用更丰富的增信手段,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并优化整条供应链的结算和融资成本。所以,做好“三流”、“增信”、“提高协同”和“优化成本”很重要。
而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授信主体,使得上下游企业能够快速、简单地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本质上是弥补了中小企业年化融资成本的空白,给予了中小企业全新的融资工具,这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背景下,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
其次,对于核心企业而言,满足了其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通过金融服务,变现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
这种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没有理由不看好。再者,从市场博弈层面看,传统金融的投资者教育已经较为充分,而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的预期差。
数据占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积累数据是关键,王伟说,“以海尔为例,作为行业核心企业,掌握着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和货物流通数据,那么它做供应链金融就有很大优势。”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已成市场新风口
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又一新兴的有效工具。在政策的支持以及各大核心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宏观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又一个“风口”。
来自前瞻网此前发布的数据,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0年可达近20万亿,存量市场空间够大——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非传统类金融机构。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银行类金融机构一直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的“主角”。与此相应,传统银行模式对于资产资质、抵押物等“高门槛”要求,依然让广大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融资需求,但是这种融资往往需要土地、固定资产等相应的抵押物。”在王伟看来,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有限,可提供的抵押物相对较少,因此其融资门槛相对较高:“真正能够从银行拿到钱的中小企业,其实很少。”
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应运而生。“做供应链金融,我们不仅看企业有多少资产,还要看其生产资产的能力,以及未来有多少资产。”王伟认为,通过供应链金融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可以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责任编辑:bianji_pu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