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普公司公布诺亚控股获得长期“BBB-”、短期“A-3”评级。
这是国内首家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获得“投资级”的国际评级,可以参照的是,金融及类金融机构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评级为BBB,远东宏信评级也为BBB-,中融信托为BB+,另外京东集团、光明食品和龙湖地产也同属BBB-。
标普报告显示,其对诺亚的负债率较为满意,关注的最大变量为“刚性兑付”。尽管其目前判断诺亚没有刚性兑付的迹象,但报告显示,如果发现诺亚为所售金融产品提供显性或隐性支持的做法,可能下调其评级。
对于此次评级的背景,诺亚控股首席财务官庄尚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诺亚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融资计划,通过此次评级更多是为了从外部监督和完善风控体系。但其同时透露,诺亚确实在和国内外市场机构沟通,寻求战略并购的机会,且会保持相当的审慎。
境外投资人的最大担忧是“刚性兑付”
从财务杠杆率的角度,诺亚的数据已经得到标普认可,流动性被评估为强劲。
诺亚控股2016年财报显示,2012年到2016年,现金及其等价物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58.2%、64.7%、65.5%、52.1%和50.1%。截至2016年末,诺亚持有现金30亿元人民币,债务总额(含经营租赁应付款)7.6亿元,净现金头寸为正。
标普全球评级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本身并不是一个高负债行业(在没有大额并购的情况下),诺亚目前的债务杠杆率在行业中属于健康水平,判断财务风险较低。最大的变量,在于是否刚性兑付。
诺亚管理的辉山乳业和乐视控股的相关产品已引起标普的注意。标普判断,诺亚目前仍秉持了不进行刚兑的态度和做法,主要判断依据有两个方面。
其一,在产品结构和条款设计上,诺亚已经尽量排除了刚兑的动力。即,诺亚的管理费和投资超额收益分配制度没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诺亚在财务上没有动力去承担分配之外的风险。
其二,资管机构进行刚性兑付的重要出发点是声誉风险。但诺亚是把声誉管理的相应工作做在了前面,体现在前期尽职调查,投资信息披露方面,而且在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时,及时进行资产保全等措施。标普与诺亚的客户经理进行了解时,并未发现额外的刚兑迹象。
这一信息都到了诺亚方面的佐证。庄尚源表示,诺亚控制风险的手段多样,包括投前的尽职调查,比如产品结构的优先劣后结构,回购、担保等增信措施,而非简单地“兜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诺亚在美国上市对于诺亚的一大影响体现在,美国的投资人对刚性兑付非常在意;对诺亚而言存在真实的困境,迫使诺亚必须做出选择:一方面是海外投资人对刚性兑付的忌惮,另一方面是国内可能的客户流失压力,诺亚选择多做投资者教育工作。
战略并购机会寻求中
对于此次评级的背景,庄尚源表示,诺亚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融资计划,但确实在和国内外市场机构沟通,寻求战略并购的机会。
“我们会非常谨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板块都在看,海内外都在看。我们在积极地观察,也对潜在标的公司做过相关讨论,但对于具体的收购会非常审慎。”庄尚源表示。
诺亚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互联网金融。诺亚控股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财富管理的经营利润占比接近70%,资产管理占比接近30%,互联网金融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歌斐资产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6年末,歌斐资产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209亿元人民币(约合174亿美元),其中约50%资产配置为私募股权组合型基金。互联网金融板块则成立于2014年底。
庄尚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目前看来都没有遇到天花板,目标是收入和利润持续增加,但对于业务占比并没有具体计划,并无“最优解”可言。
同时,诺亚从2012年开始海外市场扩张:2012年在中国香港成立分公司,2014年在中国台湾,2016年在美国,今年也在探索加拿大布局的可能性。
标普报告显示判断诺亚的网络扩张计划为审慎,但其销售团队中薪酬水平更高的“高级”客户经理可能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从而加重成本压力。与此同时,歌斐资产正在谋求改革薪酬政策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但预计收入增长的强劲势头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廖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对财务风险判断偏低,对诺亚的业务风险判断上,资管领域评定为一般,是因为资管业务的运营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储备。而资管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是花高价请了很多人,而受托管理规模不足以覆盖人工成本。歌斐资产在这方面的成绩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bianji_pu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