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作为中国股市的方向标,只要它抖上一抖,整个股市都要颤一颤。但是这个A老大并不给人省心。随着2017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季节来临,有些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了剧烈的业绩“变脸”行为,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先是7月13日,青龙管业发布关于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的业绩为亏损4270万元-4295万元。而4月24日,青龙管业在一季度报中还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的股东净利润变动区间为914万元到943万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净利润57.19万元,增长1500%到1550%。这一业绩修正公布后,投资者立即用脚投票,青龙管业顿时遭遇两个“一字跌停”。
继而是贝因美。在今年4月27日发布的2017年一季报中,贝因美曾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净利润将达到2000万元-5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到了7月14日,贝因美却将中报业绩预告向下修正为亏损3.5亿-3.8亿元。修正的原因则是“配方注册未在预期时间发布,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秩序持续混乱,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等等。在二级市场股价方面,早在7月11日停牌前一天该公司就巨量跌停,似乎有部分资金“先知先觉”。据统计,2013年以来,贝因美已经在4年里发生过8次业绩“变脸”,成为名副其实的“变脸王”,特别是每年的中报业绩预告,竟连续4年无一次估准。
而且贝因美的情况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按照最新公告日期计算,沪深两市共有208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105家上市公司发生了业绩修正即俗称“变脸”的情况,在这105家企业中,有超过80家不同程度的向下修正了业绩,大幅向下修正甚至由预期盈利转为大幅亏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在7月15日,德豪润达发布关于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业绩亏损6000万元-7000万元。而在今年4月28日的一季报中,该公司还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200万元-2000万元.
香港银源国际认为:这种变脸行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先是吹嘘公司能获得较好的盈利前景迷惑投资者,到了半年又修正数据,无疑对投资者是一种玩弄,或是称作“欺骗”。投资者的钱投入进去,由于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势必会造成股价走低,套牢投资者,给股民带来利益伤害。
从监管来说,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流程上杜绝此类欺骗投资者行为发生,加大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净化上市公司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维护股市的公平,公开,透明,把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责任编辑:bianji_pu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