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项目推介 >> 正文

怎样避免海外并购成“海难”?

发布时间:2014-10-20 13:33:21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

  2014年离结束还有一个季度,而一些研究企业境外投资的学者已在翘首企盼这一年的最终数据了。2013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176亿美元,企业境外投资901亿美元,但以后者迅猛的增长势头,2014年将是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一年,有学者将2014称作“中国企业国际化新元年”。

更为可喜的是,10月6日,商务部9月中旬宣布取消的许多对海外投资审批的政策开始陆续生效,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走出去”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政府推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实践。

  前几天我作为观察员,参加贵州卫视《论道》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开启新纪元》的节目录制,龙永图等专家们都为商务部取消部分审批政策感到欣喜,认为这将释放更大的境外投资增长空间。该节目的一位嘉宾、前外经贸部门审批负责人何伟文亦表示,因为审批人员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了解,一般一个海外并购案批示为“不予置评”,该案就等于放行了,不过还是有些并购不能通过审批。

  关于海外并购审批,典型案例就是《海外并购“路条”之争:中联重科“发难”三一》。在2011年底,德国普茨迈斯特向中国买家收购招标邀请,两家竞标对手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均表现了强烈的并购意愿。但为避免恶性竞争,发改委将宝贵的“路条”发给了中联重科。但此前三一重工和德国普茨迈斯特已经“郎情妾意”,只差“路条”结成“连理”。遵从“父母之命”,还是遵循商业精神,当时成为热议的焦点。

  其实,归本溯源还是要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且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经济学界看来,资源配置效率有时比生产效率更为重要,对市场应当做到“非禁即可”,即只要不是禁止都可以做。

  2014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总额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但海外并购和投资能否成功,还有待三至五年的市场考验。事实上,多年来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乏善可陈,失败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如TCL并购汤姆逊、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腾中重工收购德国悍马等等。

  既然2014年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分水岭,那么在新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应该着重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来袭,中国企业应该谨慎跟风。自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后,到海外抄底的呼声,就在中国企业界风起。尤其最近两三年,一些土豪企业家最常问投资代理机构的问题就是,“你看我到欧洲买个什么样的企业?”可见,他们对海外并购完全没有概念,对自己企业的需求也不清楚。其次,海外并购要注重前期布局,长远规划。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布局日本的海尔,在2011年底终于等来了并购三洋白电的机会,打败了竞购对手松下,打了一场翻身仗。从与三洋合作,到自己海外设厂,到两者建立合资公司,最后整个买下三洋白电,海尔走过了一条艰难且成功的布局之路。2010年,当美的去泰国建厂时发现其在国内的敌手海尔已经棋局铺就了。

  另外,并购前的尽职调查、法律政策风险规避等也非常重要。海外并购的风险陡增决定了并购前的准备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在海外并购中,我们更为强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主导市场的企业,其决策既能决定生也能决定死。如果把海外并购比作海上行船,舵手决定航向固然重要,而拟定航海计划、掌握风暴风向和必备的航海经验则更为重要,切莫使海外并购变成一场又一场“海难”。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市场观察】从广交会成...  下一篇:中国如何布局大国战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