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尔京
对冲汇率风险对于贸易及跨国公司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对人民币的走向不甚敏感。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连续升值超过10年时间。波动幅度偏小以及波动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的固定让企业“不屑”进行套期保值。
然而,这一观点在2月份开始扭转。今年前四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意外大幅贬值3.3%,这对存在汇率敞口的企业造成巨额损失,集中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对冲汇率风险上的不足。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就遇到了这一问题。在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下,中国国航一季度汇兑损失达到5.15亿人民币。该公司财务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我们正在严肃考虑利用衍生品对冲这一风险。”
就像其他存在汇率敞口的公司一样,中国国航开始在远期市场寻求风险对冲。通过购入远期合约,公司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相同的价格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进行兑换。
“在过去几年,人民币的升值给我们的业务来带了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存在对冲美元风险理由,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将放弃汇率波动带来的收益。”
然而,并非所有中国企业都有对冲汇率风险的条件。中国外贸企业多如繁星,却没有场内汇率对冲工具可供使用。
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得到解决,上周公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国家将建设金融期货市场。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
据《期货日报》报导,一份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显示,其规避外汇风险主要使用远期合同、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掉期。而目前我国内地期货市场尚未推出汇率衍生品,金融期货品种序列尚不完善。在汇率风险规避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主要依靠银行和保险(放心保)机构提供的场外远期结售汇业务。
虽然银行、保险机构等推出的一些人民币掉期期权产品,提供了外汇避险途径,但此类场外产品的交易信息透明度不足,普通中小企业难以了解交易行情。在场外衍生品参与受限以及场内衍生品缺失的情况下,一些避险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始转而寻求参与境外汇率衍生品市场。
本文由外贸经理人(微信号:trade-club) 推荐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