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上交易不断。2012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又一个大年。
据国内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海外并购继续保持高位,共计112起,同比上升1.8%,并购总额298.25亿美元,同比上升6.1%,占中企各类并购总额的58.8%;而能源及矿产行业依旧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活跃的领域。2012年底,中海油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194亿美元的收购获批,更是创下了多项纪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此类并购交易大大不同于一般制造业或科技类企业的投资并购。除了并购中涉及的诸多商业层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跨越诸多体制性的隐形障碍。双方如何建立互信,成就“双赢”,尤为关键。
海外找矿艰难试水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实力企业开始寻求向上游突破,在海外市场寻找控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机会。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持续疲弱,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机遇。
但在起步阶段,由于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这些企业有过一些不成功的尝试。
2008年,中国中冶在澳大利亚收购兰伯特角铁矿,总投资额约为37.73亿澳元,设计产能为年产铁精矿1500万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确定性,该铁矿面临无法投产的窘境。2009年,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持有力拓集团总股份比例增至18%,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功败垂成。
业内观察家邱林表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非出手大方就能将他国资产收入囊中。中资并购看似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然而,在西方政党林立、政权更迭频繁的状态下,如何取得所在国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信任,如何取得被并购企业所在地公众的信任,如何取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信任,这都需要沟通技巧和公关协调等手段的运用。
汇丰银行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曾参与过许多项目并购业务,他也表示,在澳大利亚,当地是需要中国投资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对中国企业进入当地的目的并不了解,对于这些企业的商业结构也不熟悉,进而就容易产生隔阂。
企业并购商机依存
从长远来看,中国在未来必然面对能源短缺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考虑,能源及矿产行业的海外并购是必要的。起步阶段的挫折无法阻碍资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有实力的企业必然继续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汇丰银行开展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32%的受访企业表示,“走出去”目的是为了“支持或保证商品或原材料的海外市场供给”,在大型企业中,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数据来源:汇丰银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调查报告》
另一方面,由于看好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潜质,一些资源发达的国家是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今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在出席“2013中澳商界高层领导论坛”时就表示,欢迎中国资金到急需投资的澳大利亚寻求商业机会。此前,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乔·奥利弗到访中国时,也邀约中国的石油企业去加拿大投资,并承诺较好的投资环境。
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其实才刚刚起步。
汇丰银行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负责人说,尽管近几年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太成功的投资并购案例,然而,如果中国企业愿意在充分了解当地法律、税务、政策及金融环境的情况下来投资并购,胜算仍然高。澳大利亚以铁矿石、煤矿、有色金属、黄金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以及以棉花和小麦为代表的农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这个“资源大国”。
(责任编辑: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