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服务 >> 正文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3-05-24 17:34:28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游心

  编者按

  近年来,欧洲经历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接连冲击,欧洲大陆的发达经济体仍处于复苏疲软的阶段,低经济增长和高失业率使得他们将很大一部分目光投向了中国,频频向中国企业抛来绣球。而英国无疑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勤奋”的欧洲国家之一。

  除了政治因素,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挫折的更多是内生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缺乏实战经验,前期调查不足,低估了并购难度,高估了自身能力。前期准备中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方向。

  伦敦发展促进署中国业务总监黄戈洋认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尝试学习一些西方企业的“规矩”,以便在当地开展业务。

  投资伦敦:国际化与本地化

  在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区,著名O2演艺中心旁,一座现代风格建筑的第10层,中国民营企业联盟爱国者国际化联盟海外品牌加速器正在这里日趋完善。而这栋大楼的其他楼层还将入驻更多的中国企业。

  站在这里,能清晰地眺望伦敦金融城,正如新兴中国企业期盼在伦敦这座传统欧洲最大城市、全球金融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大展宏图的渴望和雄心。

  “抱团”走出去

  爱国者国际化联盟英国首席代表葛先生近日正奔波于北京和伦敦之间。

  “去年10月,联盟落户伦敦,现在还处于铺设阶段。”葛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前期是最困难的,但前面各个环节都打通了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会顺利一些。现在我们的办公室都是做好的,可以立即入驻。”

  爱国者国际化联盟和国产数码科技品牌“爱国者”,并不是碰巧重名,后者的董事长冯军正是前者的倡导者和重要发起者之一。

  汇丰中国工商金融服务总经理何舜华认为,中国企业不仅具备了走出去的决心,也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对企业而言,除了选择合适的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还要“能走出去”,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走下去”,在当地持续经营、深根植入。

  冯军正是期望将国产名牌推向全球的诸多中国企业家之一,他认为国内同业竞争太过激烈,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出去”。他甚至认为国际化是继1979年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1999年互联网热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如何规避“走出去”风险,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冯军的答案是:抱团。他在多次公开讲话中都提到“抱团”能有效整合和共享资源,增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他给这种“走出去”的方式起了个霸气的名字“百团大战”。

  冯军和爱国者国际化联盟的愿景是实现“协助一百家中国民族企业成为世界五百强”的梦想。目前,国际化的梦想在欧洲大陆一步步开花结果,伦敦被选为设立加速器的城市之一。

  去年下半年,爱国者国际化联盟和伦敦格林威治区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英方提供了12个月免租办公空间等一系列招商便利措施,可以容纳几十家公司一起入驻,因此也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根据汇丰银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调查报告》,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但企业对于继续拓展海外业务的热情丝毫不减,相反,超过八成(83%)的受访企业有计划继续扩张海外业务。同时,对于拓展其他市场的企业来说,他们更着重拓展市场,因此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就成了这些企业首要考虑的因素。除此以外,欧美国家先进技术及研发能力是吸引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海外并购、走出去与国际化”分论坛上,多数企业家认为“走出去”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研究工作,以避免各种陷阱,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不同的行业在英国发展有不同的问题。”葛先生举例说,“比如像电子通讯行业,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的审查比较严格。一方面是限制,另一方面担心通过网络平台盗取敏感信息等造成安保上的问题。政策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伦敦是一个时常需要更新基础设施的城市,我们已经两千多岁了,有时候这里的交通网络感觉也有那么老了,过去的20年,我们已经投入了数十亿英镑进行改造,未来10年我们会继续。”尽管伦敦主管经济、商业事务的副市长科特·默特豪斯曾对本报表示,“伦敦对中国投资者不会设置障碍。”而据媒体报道,中国通讯“巨头”华为曾主动向伦敦“示好”,愿意出资为伦敦地铁铺设手机网络,但英国政府则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这番好意。

  除了政治因素,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挫折的更多是内生因素。在上述博鳌论坛分论坛上,不少嘉宾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缺乏实战经验,前期调查不足,低估了并购难度,高估了自身能力。葛先生称,前期准备中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方向。

  “从哪些方向和英国人竞争?哪些产品可以卖,哪些不可以卖?比如像空调这种产品肯定是没有销路的;同时,挑选英国当地比较大的最合适的合作伙伴,避免企业过去之后才发现不行,或者本地法律不允许。”他说,“除了那些投入大笔广告费的企业,一些国人比较熟知的中国品牌,在国外基本上还比较陌生,前期的市场如何运作,是我们着重考虑的方向。”而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以及正规的渠道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是解决方向性问题的主要手段。

  “本地化”考验

  “落户”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接下来还有接连而至的“生存考验”。有不少中国企业则因为文化整合的不到位等各种因素没有经受住考验。

  有伦敦投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要做到真正的国际化,就需要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我们一直给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建议是,‘走出去’之后的本地化。”英国伦敦发展促进署中国区副总裁成知鱼对本报记者表示,“许多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后,若不能很好地理解、融入当地商业环境和文化,不能在经营的同时认识到合规的重要,往往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要付出高昂的‘学费’。”

  成知鱼认为,企业在海外经营或设立分支机构的初期,通过与当地外国政府机构的联系,聘请当地的律师、会计师、市场调查、公共关系公司,雇佣当地员工,参加各种有影响力的商会活动,不仅能帮助刚刚落地的企业迅速建立商业网络,对于理解当地法律和人文信息也非常有帮助。

  同时,得到专业机构的帮助也至关重要。汇丰银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选择海外拓展合作银行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国际上的强大网络和支持”(57%)、“丰富的海外市场业务经验”(45%)和“在当地市场有专门服务或了解中国企业的专业人员”(36%)。

  “随着企业走出去的加快,未来几年对中国企业本土化跨境并购咨询、离岸市场贷款和债券发行以及现金管理等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何舜华介绍,“汇丰将凭借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经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本土化、全方位的支持。”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也成为金融机构的机遇,汇丰就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由来自汇丰工商金融业务和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部的资深专家负责管理,在海外协助中国的国企和民企拓展当地市场。汇丰集团在遍布欧洲、亚太区、美洲、中东及非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6900个分支机构,强大网络及丰富国际业务经验全力支持全球业务拓展。

  葛先生则认为,相对于法律和专业,文化的范畴就很宽泛。他说,中英文化历史差异很大,若真正想做到英国本土化,难度很大。

  “英国人的这些民族情绪,都是需要我们融入本地化一段时间,慢慢淡化掉,然后用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去竞争市场份额。”他说。

(责任编辑:xiaochen.li)

上一篇:广发银行入选“2012中国...  下一篇:中企海外资源拓展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