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股投资热潮,一次次赚钱良机,
但过去十年,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之下,很多国人在理财上却没有接住招。
错过了2007年的股市大牛,却踩中了2012年的贵金属大跌;2010年没敢买信托,在银行里买的理财产品却遭遇亏损。理财的市场里充满了各种抱怨、后悔和伤感,运气说、内幕说乃至消极论甚嚣尘上。
理财赚到钱的人,除了若干个大忽悠,多数人都在低调地数钱、消费,红尘中的你争我夺仿佛已离他们而去。
理财不是买彩票,赚到钱肯定是有章可循的。
不管是股市、债市、牛市、熊市,每天数不清的赚钱机会从我们身边掠过,大量的“坑爹”陷阱也相继埋下,一阵阵狂风之后,手里能摘到桃子的,就是那些看得清、跳得远、抓得准的人。
他们或是温州的小商贩,或是鄂尔多斯的炒房一族,亦或是股市中的私募枭雄。
十年,换算成日子也不过3000多个日夜,同样的时间,有人变得富可敌国,有人沦落为负债累累,区别就在于每一天,是否踏准了节奏,找准了变化。
去年的理财十年中,我们发现与理财相关的领域有着四大变化:
其一,财富积聚越来越快,中国人手中可支配财富越来越多;其二,中国人理财理念经历变革;
其三,中国人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其四,财富管理行业从无到有再到兴起。
同时,我们也发现,因为理财的擅长与否,人群已经渐渐被区隔开来,财商已经成为和智商、情商同等重要的个人软实力评价标准。理财是一门太庞杂的学问,它涵盖了绝大多数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和所有的宏观因素相关,并包含了投资学、心理学、社会学、产业研究,乃至创业、职场、消费等等。
与钱相关的地方,就离不开理财,透过理财,也可以落脚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如此重要的人生学问,也就是近十年,才开始有大力的研究和探索。
也就是短短的十年,已经造就了相当数量的富人和自惭形秽的“屌丝”。
在各行各业进行产业升级创新的大潮中,沉淀了十年的理财也正面临变革。
抱怨是没有用的,嫉妒只会令自己神伤。领悟需要研读过往,成长可以在挫折中重生。
《钱经》100期封面文章的40余篇稿件,汇集在一起,力图记载下十年来理财中的那些喜怒哀乐、人生改变,我们想从中发现理财行业的变迁规律和前景,以及我们自身的顽疾和病灶。
下一个理财的十年,暴富将更多归属于运气,收益会更多来自对理财的领悟和对理财工具的娴熟运用。
《钱经》100期希望能借助文字和数据之力,帮国人的十年理财画上一个逗点,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个十年的光亮钱途描绘出金色的起点。
12位名家谈钱说财
《钱经》杂志采访经济名家的角度与其他多数媒体不同,并非就经济谈经济,而是尽可能落到民生上,希望通过经济名家的话语能给理财生活带来切实的用处。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投资贸易和世界经济关系密切,但是中国处于外汇管制中,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相当于一个(抵挡国外经济危机的)防火墙。热钱不能随意进来,国内的资本也不能随意外逃。
中国和世界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贸易和投资。外国的经济不好,需求减少,我们的出口就要减少。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很难说,如果形势恶化,由于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对象,肯定会受影响,不过也未必是坏事,因为我们的出口太多了,需要增加进口,中国造成全球经济很大的不平衡。三万三千亿的外汇储备就是大的不平衡,减少点出口、增加点进口对彼此都是有好处的。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好处,但是对微观经济不一定好,因为出口行业产能的转移,未来是一个成本。
中国资金去欧美抄底房市,我觉得是个机会。问题还是外汇管制,人民币购买外国资产不容易,国家应该开放对外投资。未来的方向肯定是要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变成硬通货,但是步伐会很慢。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