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这一命题成为正在厦门举行的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一大热点。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央企业是 主力军 ,下一步民营企业将成为 生力军 。”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刘迎军对记者表示。
“将可批性研究代替可行性研究,这是企业走出去最致命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微博)在商务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并购与企业发展模式转变”论坛上表示,由于企业境外投资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企业容易将可批性代替可行性。而这些问题民营企业也不能避免。
针对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的情况,在投洽会期间,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等部门纷纷表示,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商务部合作司对外投资处处长李健透露,正在酝酿的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改进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进行境外投资的项目的核准和相关的外汇使用制度,提高通关和人员出入境便利化;完善财税促进政策,逐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专项合作资金,研究更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保险服务,加快推进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进程,继续发挥优惠性质的贷款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建立民企和国企沟通合作平台,加强民企和国企的合作等。
民企、国企携手
“对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走出去,将是商务部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在投洽会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论坛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处处长李健这样表示。
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川国际)国际业务总经理闫长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民企走出去“像小舢板一样”,“小舢板先过去,按照国际化运作,之后(国企等)大型企业来进行配合,这是一个好模式。”
2010年,中川国际取得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主产区一处钾肥采矿权,经探明矿区氯化钾储量达9.03亿吨。不过,22.8亿美元的巨量投资,中川国际自己吃不消。在中川国际此前举办的“加快开发加拿大300万吨/年氯化钾项目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呼吁民企与国企强强联手,共同建设海外大型钾肥基地。
中川国际董事长孙昔铭曾透露,已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有意与他们合作建设300万吨钾盐项目,具体细节正在洽谈中。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燕国对本报记者表示,国有企业占资金、技术优势,但是经营灵活性差、决策慢,民企则反之,民企、国企优势互补,“配合起来走出去很好。”
王燕国提倡“民企在先、国企跟进、金融支持”的合作模式。他表示,在海外矿产资源领域,已有不少这种合作先例。
境外投资困难重重
中国的海外投资成功率低,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级参赞梁才德透露:在境外投资的1.8万家企业中,“1/3不成功,1/3勉强维持。”
说到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会长郑跃文列出了一个长长的“清单”,走出去须面对金融、国际人才、项目审批、国内外市场对接、涉外法律、国际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这其中有很多是政策性的,民营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得到解决。”郑跃文表示。
记者了解到,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包括国资委的批准(适用于国有企业)、发改委的核准、商务部门的核准和外汇管理局的核准等。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联合下发意见,明确支持国内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投资等。“制度上已经提出来,落实上还没有形成主流。”针对此意见,王燕国秘书长表示。
对此,李健坦言,当前民营企业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加突出:境外投资审批复杂、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贷款用汇困难、人员出入境限制、保险险种少保费高等。
政策制度仍处在研究阶段,一些民营企业也想出了自己的应对办法。
本届投洽会上,由爱国者董事长冯军倡导并联合国内十余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发起的爱国者国际化联盟引起广泛关注。冯军认为,中国企业抱团可以抵御国际竞争风险。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郭建伟则建议,中国民营企业可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商一起“走出去”,可以与国家对外援助政策、援助项目相结合。他建议,在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的时候,金融机构要一起“走出去”,为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提供便利,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难题。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