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非洲人对笔者说:“过去你们只想政治、不想赚钱;现在你们只想赚钱、不想政治。”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些许事实。
然而,只想赚钱、不考虑政治是不可持续的。在非洲投资,必须依赖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政府公关。此外,非洲是个多元的、显得有些混乱的社会,在非洲投资兴业,必须搞好和当地社区、当地媒体的关系。因此,如此透支,长期势必不可行。
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对非洲的战略。日本将各大财团的产业、金融和商社捆绑,在对非洲投资中“集团作战”。日本政府与企业互相协调,前者为后者提供保障,后者为前者冲锋陷阵。
据此,一个理想化的对非洲投资体系应当包含三条线。可以把它比作足球队:
在这支队伍里,“前锋”是企业。我们需要有实力的高大前锋——国企和大型企业,更需要善于把握机会的灵巧前锋——民企和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善于发现商机,适合冲锋陷阵;
在“中场”,我们需要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发现项目后,往往会遇到资金瓶颈,这时金融机构需要为“前锋”输送养分,同时也承担一定风险,避免一些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违反当地法律;
政府应当扮演“后防线”角色,为赴非中资企业提供保障。关键时刻,外交机构还要当好“守门员”,在海外公民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时,出面解决,将人的安全置于首位。
三条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形成对非投资的完整链条。
然而,现在的三条线职责不明。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有时不分,一旦出事,企业又过于依赖外交机构出面;“民企前锋”时常无视“裁判”,不遵守当地法律、规则;“金融中场”的作用还不明显。“政府后卫”则是满场飞奔,又拿项目又搞融资又搞政府关系,还得负责安全,结果经常是忙得不可开交,效果还不一定好。
要把这支队伍凝聚有序,关键要靠“教练”,即我国对非洲战略的整体设计。需要明确,我们到底要从非洲获取什么,如何获取。我们需要能源资源,但必须取之有道。我们需要非洲的市场,但必须同时培育市场,提升信誉。我们也需要在非洲的国家形象,来为资源和市场服务,途径不仅是政府公关,还需要与当地民众和当地媒体沟通。
当前,首先要加强“中场组织”,即对非金融。要建立灵活的金融安排,既为大企业,也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金融机构,组织起各种企业都能参与的对非洲投资集群。
(责任编辑:h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