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造富效应,但消灭起财富来也毫不留情。 这里可能是全球最成功的证券市场之一:交投活跃,估值高企;但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成为挨骂最多的市场。
拥有35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662亿元
3年前,中国创业板市场平地起步。3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拥有35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662亿元。在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这3年时间里,创业板仍然以平均每年超过100家企业的速度飞速成长,使深圳证券市场成为全球最富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也许,对于创业板寄予了太多高成长梦想的投资者,会不满意这3年来的实际回报;但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讲,尤其是创新产业链条的锻造上,创业板毫无疑问起到了“一子落全局活”的效果。
开板3年,中国创业板市场成为一个奇特的现象:
这里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造富效应,但消灭起财富来也毫不留情。
这里可能是全球最成功的证券市场之一:交投活跃,估值高企;但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成为挨骂最多的市场。
能当上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幸运的,意外超募的资金可能多得让企业不知该怎么花;但创业板公司可能也是神经最紧张的,因为这里有着中国最苛严的退市制度与监管制度。
惟一毋庸置疑的是: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运营,对中国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真正是“一子落下舞动全局”。
创业板造富效应显著
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令全球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但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幸福的另一端。
统计显示,3年来,创业板市场合计募集资金2272.6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1260.73亿元,超募资金占募集资金总量的55.47%。在流动性持续收紧、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3年时间里,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却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大手笔收购上下游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
但与此同时,创业板的造富效应更显著地体现在原始股持有者身上。
据统计,每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造就3位亿万富翁。截止2012年2月27日,创业板一共催生了856位亿万富翁,10亿级家族富豪达116家。
以2012年中报数据统计,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市值最高的,为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坐拥公司股票1.26亿股,市值84亿元。其次为生物医药公司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持股市值57亿元。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以46亿元名列第三位。
原始股东加速减持
如果说对于创业板的亿万级富翁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面对股价涨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并不会选择减持退出而放松对企业的控制能权,那么,更多的与大老板共同创业的企业高管,却可能面临另外的选择,通过在二级市场减持股份落袋为安,而成为创业板造富效应的最先受益者。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过去3年,共有243家创业板公司出现了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记录。其中,增持的只有44家,减持的却高达179家,另有22家持平。减持总股数达8.6亿股,净减持的市值达179亿元。
这其中,净减仓市值最高的是乐普医疗,减持市值超过了14亿元。其次是国民技术、天龙光电,分别为12.6亿元、10亿元。减持次数最多的前三位为东方财富、吉峰农机、华谊兄弟,重要股东分别出手了80次、67次、63次以减持股份。
对此,深交所在今年8月底发布了《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8号》文件,对大股东大宗减持须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进行了明确规定,以规范减待行为。文件要求,符合“未来6个月减持大于或者等于5%股份;最近一年受到深交所公开谴责或者两次通报批评;出售后导致其持有、控制上市公司股份低于50%或30%,或导致其持有、控制上市公司股份与第二大股东比例差额少于5%的;公司业绩大幅变脸,减持前一个会计年度或者最近一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负值或者同比下降50%以上”等条件之一,大股东减持都需要提前2个交易日刊登减持计划公告。另外,减持计划公告应当包括减持目的及计划、减持期间、数量和比例、减持方式。
该文件规范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特别是针对公司本有业绩之忧且有欲望在二级市场上及早变现的大非,同时也让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能够提前做出预判及买卖决策。
二级市场亟待赚钱效应
与创业板对原始股东的造富效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二级市场赚钱效应的大面积缺失。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收盘,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221家公司的股价低于发行价,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从二级市场介入,大约有6成公司的投资者会出现亏损。其中,更有1成创业板公司的股价较发行价“腰斩”。跌幅最大的新大新材,其停牌前收市价5.94元,复权后仍较其43.4元的发行价大跌64%。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3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沪深A股持续下跌之际,仍有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在创业板市场上脱颖而出,演绎出了技术创新、业绩增长、股价倍增的精彩故事。
同花顺数据显示,尽管创业板公司普遍出现了高估值发行的现象,但仍有22家公司的当前股价较其发行价翻番,使投资者尝到了高成长的甜头。其中,如探路者,截至10月19日的收盘价较其发行价上涨了397%,对应的是公司顺应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产业趋势,业绩连年增长,最近的三季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高达51%。
随着三季报逐渐披露,约9成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提前公布业绩预告。Wind数据显示,已有10家创业板公司预计业绩首次出现亏损,还有134家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
东兴证券分析师王明德通过对比创业板中报业绩预告与三季报业绩预告,发现净利润增长的公司比例由中报时的57.83%,降低到三季报的55.96%;净利润降低的公司比例由中报时的36.75%,提升至三季报的40.98%。他预计创业板2012年三季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0%左右。
创业资本得到大发展
创业板推出之前,风险投资只是暗流涌动,创业板推出之后,其巨大的造富效应使得风险投资走到台前,可以说,创业板是创业投资的催化剂,直接引爆了全民PE的狂欢。
中国创投界资深专家、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王守仁在创业板推出前一直为创业板鼓与呼,其后,则密切关注这个市场的动态。他说:“从深交所所披露的信息看,总体上,创业板市场是有效市场,是成功的。它不仅为一批创新型高成长中小企业募集了后续发展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高科技产业快速成长,推动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而且创业板企业专注主营业务,业绩持续增长,市场运行日趋平稳,交易活跃,监管制度和措施强化创新,监管成效明显。”
的确,创业板一出,长期以来制约风险投资发展的退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下子激活了创业资本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募、投、退的创投产业链终于成形,创业资本得以实现良性循环。
创业板运行第一年的数据即可充分显示其对创业投资强大的推动作用。有关数据显示,创业板推出后第一年,在创业板发审通过的152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企业107家,占比70.03%,其中有深圳创投背景的50家,占32.89%,涉及投资机构59家。另外,在创业板上市交易的130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的企业87家,占比66.92%。现在,这个数字仍不断攀升。
作为创投行业中的一员,基石投资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陶涛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说,2008年的熊市,再加上金融危机,当时创投行业无疑在过冬,但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形势则发生大逆转。他用数字说话,2009年整个创投业募资额为179.38亿,创业板推出后,这一数字飙升至494.06亿,增长2.75倍,显著推动了创投机构的大发展,同时,更促进了整个社会、投资人对创业投资的关注。
陶涛介绍,创业板推出前,IPO的企业中仅23.86%拥有创投背景,及至2011年,其比例上升至42.14%。“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上市前引入创投机构,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行为,这是非常正面的现象,显示出创投对经济的参与深度。”
吴晓求肯定创业板成绩
限制突击入股推出退市制度
一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创业板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创业板开市两周年时,他更对媒体表示创业板“成绩四问题六”。不过,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则乐观了不少,在他看来,开市3年,特别是最近一年时间以来,随着包括退市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业板成绩在提高,目前“成绩六问题四”。
突击入股减少但寻租股东尚在
吴晓求之前曾表示,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存在突击入股的比例在三成以上,突击入股现象是创业板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使得创业板成了少数人的“创富板”。但从现在来看,由于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突击入股的限制越来越多,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创业板制度建设的重要成绩之一。尽管寻租股东在减少,但并未消失,他们还可能采取新的手法继续在这个市场存在。今后,对类似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在创业板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监管部门还应保持打击力度,让市场环境更为公平和透明。
对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吴晓求曾一直较为看重。在创业板退市制度推出之前,他曾多次呼吁监管部门必须果断出台。他告诉记者,一个健康的创业板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退市制度,这一制度对挽回市场的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制度层面,退市制度已经为创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还没有看到有多少家企业真正退市。可见,制度的执行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创业板应更注重技术创新
在吴晓求看来,洗脚城、桑拿这一类企业不断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引起关注,它们很可能没有新的商业模式,只是一个包装过的公司。创业板成立的初衷在于鼓励更多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壮大,技术创新型是最重要的类型。一些缺乏创新的企业通过包装到创业板融资,这对创业板的政策导向作用有很大的负面效应。
“我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新上市企业,群体结构正发生着悄然变化。”一年以来,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群体在结构层面已经出现较好的变化,新获批企业中,科技类创新企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吴晓求说,创业板应成为更多领军型创新企业获取发展资源的沃土,而不是资本大佬圈钱的场所,上市群体结构的变化是重要指标。
和一年前相比,吴晓求对创业板显得乐观了不少。他说,创业板目前的“成绩六问题四”,和之前相比有提高。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