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赴欧投资有三分之二都是私人投资,并不是如很多报道所言的国家主导的投资。但是比较大型的投资都是由国有企业去做的,这些投资一般涉及比较重要的领域,比如石油等资源行业。
“这些私人企业,只去找真正能够挣钱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先去东欧,直接进的就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进的是德国市场、进的是英国市场。”伍德克说。
中资企业的自身问题
令很多中资企业不解的是,面对自己更高的出价和更诱人的条件,欧盟的很多企业仍然宁愿选择其他地区的收购方。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需要明白,一个成功的并购,钱并不能解决一切,还需先苦修内功。
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审批委员会专职审批委员李福胜就曾经历过很多类似的案例。他认为,这些企业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收购意图是否真正具有大视野。他表示,在此类案例中,虽然中国的买家出资、报价可能是比较高的,但是从公司品牌的保持和管理连续性来看,还是卖给欧洲自己的公司为好。在这些欧盟公司看来,出售给中国可能带来很好的价格,但是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很好的价值。
李福胜分析说,这些企业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德国投资?“根据我们的经验,真正的答案是,如果我收购了它,我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世界老大,为了规模去做。”
其次,在发达国家投资经常遇到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劳工制度以及签证的问题,都是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此外,价值观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需要善于吸取德国的价值观。以上这些问题,在与会人士看来,都是有志于进军欧洲的中资企业需要提高的地方。
(责任编辑:h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