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持续低迷倒逼出了遍地开花的创新策略,而政府的逐渐松绑更是大大地加速了我国对冲策略的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眼光投向了期货市场。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的期货私募大部分成立于2011-2012年,其中一半以上都取得了正收益。成立于2010年9月的凯丰基金,短短两年时间,便取得了789.37%的收益,相比传统的阳光私募最高437.22%的收益(中国龙1,成立于2003年8月),期货私募似乎正在向投资者展现其疯狂的获利能力。净值排名第二的是颉昂商品对冲1期,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上涨134.85%。成立于2011年12月的元邦1号排在第三,累计收益也达到了60.64%。
颉昂主要从事商品对冲投资和宏观对冲投资。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其今年二季度时候的做空沪铜,当铜价在今年3月处于6万的高位点上之时,颉昂投资通过对宏观面的判断,在沪铜几乎每个月份的合约上都布局了不同数量的空单,终于在4月铜价的大跌中一举获利,半月净值涨幅就达30%。
元邦和颉昂一样采取有限合伙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合伙制组织灵活、责任明确、激励与约束结合等优点。公司采取程序化趋势交易模式和程序化套利模式的投资策略,而趋势追踪和套利是期货投资中比较主流的投资策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许付漪介绍说,目前,由于信托投资商品期货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投资期货市场为主的私募,基本上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通常是客户提供账户,私募基金公司代为操作的“专户管理”模式;二是有限合伙期货基金,所有投资者都是“有限合伙人”,而操盘手则作为“普通合伙人”;三是“期货工作室”,通常游走于“灰色地带”。
期货私募今年以来的表现越来越多地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许付漪建议,尽管当前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期货投资管理机构,但期货市场本身的限制,以及政策因素,决定了期货私募仍存在诸多的发展瓶颈。如市场拓展难、人才流失严重、净值公布缺乏公信力等。期货私募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支持。投资者在选择期货私募的时候,也要注意别被光鲜的业绩所吸引,而要仔细研读合同,了解其投资逻辑,看清楚业绩背后的净值核算是否真实可靠,赚钱方法是否持续,风险特征是否和自己理解一致。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