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地方换届大局的初定和地方投资的开启,两者一前一后而至。
7月份,随着地方换届的基本完成,31个省级决策层人事布局初步奠定。换届后,多上项目和快上项目,成为新晋官员们在短期内快速打开局面的最好方式,千亿、万亿地方投资计划由此呈爆发式释放。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贵州3万亿,重庆1.5万亿,广东1万亿,山西1万亿,湖南长沙8300亿等,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已不止“四万亿”,投资增速平稳向上的加速表现已出现。
但由投资转化成经济成果,尚需时间。当前工业生产仍处低迷状态,未见活跃。8月汇丰PMI由上月的49.3降至47.6,创下了2009年3月以来最低值,显示出中国制造业运行连续第10个月按月放缓。官方公布的PMI为49.2,再度跌破50的盛衰分界线,并创下了自2011年11月以来的新低。数据的不尽如人意,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至今没有找到增长之动力。不过,资本市场表现往往领先于实体经济,9月7日A股的躁动,正宣布这一U型底到来。
CPI的速降也为政策的继续发力预留了空间。去年一直困扰A股市场的CPI数据今年以来持续回落:在去年7月增速见顶6.50%后,一年时间内已降至不到2.0%,结束“负利率”。通胀的回落也在A股市场掀起一点波澜,这主要体现在今年年初由有色金属发起的上证指数逾300点反弹行情。结合政策累积效应不断增强,尤其在“把稳增长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背景下,后期经济步入反弹已是大概率趋势。
回顾过往的“换届年”,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不约而同的重合和相互作用并不罕见。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近20多年来几次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十三大(1987年)、十四大(1992年)、十五大(1997年)和十六大(2002年)召开的次年,而最近的一次经济增长高峰则在十七大(2007年GDP增长14.2%)。
通过观察GDP增速还可发现,在党代会召开的年份,经济往往呈现向上扩张态势。除了两个例外,一个是在1997—2001年,GDP增速基本上是在低位平稳的区间运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经济周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呈现“惜贷”,在人民币坚持不贬值背景下,国内经济进入通缩通道。另一个是在2008年,当年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诱使了“四万亿”的祭出,使得政府新一轮的投资潮在09年爆发(将许多“十二五”规划的投资项目提前),令中国经济运行轨迹发生变化:2009—2010年经济复苏提前出现,到2010年四季度宏观紧缩力度才开始不断加大,于是2011年下半年经济降温至今。
不过,当前处于周期底部的经济能否靠此轮地方投资“拉一把”还尚难见分晓。一位刚去江苏调研的调研员指出,上半年新项目完成还只有38%,三季度地方财政压力很大,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信贷很谨慎。万亿投资钱从哪里来还是个问题。
新的政治周期,还是值得期许。在地方换届已经趋于明朗化的情况下,新领导将会实质性开展工作,并且政策的执行效率和落实情况可能会较前期有明显提升。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亦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可以预见,十八大前,政策维稳的氛围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政策预期。体现到资本市场上,则可能会相应地掀起一波大行情,如上一轮集中换届的2006—2007年。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