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缅甸作为山水相连的近邻,双方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缅甸第三大投资国。近年来,中缅两国经贸合作成果颇丰,合作项目涉及面广,包括电力、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合作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等众多领域。
中缅合作日益广泛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与中国的经贸发展有着较大潜力,合作基础良好,互补性强。
近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内比都同缅甸总统吴登盛会见时对媒体表示,中缅之间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双方将继续在涉及彼此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共同维护中缅友好合作大局。目前,中缅经贸合作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还要着力推动双方已商定的大项目合作,这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缅甸加快发展民族产业,改善相关地区人民生活。
访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起在缅甸总统府共同听取了中国石油关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缅甸段)建设情况的汇报。吴邦国强调,扎实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造福中缅两国人民。
吴邦国委员长了解到,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大力开展公益事业,有效带动当地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当地劳动就业,培养当地管道专业人才,改善管道沿线教育医疗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充分肯定了中国石油的工作,并向吴登盛总统介绍了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对改善民生、惠及多方和带动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一项造福两国人民、惠及沿线百姓的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切实带动管道沿线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将带动当地就业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对此,吴邦国委员长认为,今后,中缅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将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等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缅甸的投资,并积极参与缅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扩大双方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吴登盛总统也表示,缅甸同样希望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边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提升企业合作信心。缅甸非常欢迎中资企业来缅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并会为此提供便利措施。
据了解,中缅原油管道起点位于马德岛,中缅天然气管道起点为皎漂,途经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掸邦,从中国瑞丽进入国内。原油管道长771公里,设计年输量2300万吨,天然气管道长793公里,设计输量年120亿立方米(缅甸分输2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缅甸Htoo公司与缅甸电力二部电力司近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共同签署仰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项目可行性研究谅解备忘录。中国驻缅甸使馆经商处金洪根参赞、缅甸电力二部部长吴钦莽梭及缅甸相关部委官员见证并出席了签字仪式。
该电厂预计装机500MW,由中缅双方按BOT方式投资开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具有高效、运行灵活、投资少和建设时间短等优势,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该项目的开发将有效缓解仰光地区电力短缺的状况,提升电网运行的质量,还将对调整缅甸电源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况,缓解电网的丰枯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洪此前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目前亚非拉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要实现赶超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提出高远的战略目标和系统有效的对策措施,应继续增强亚非拉国家与我国新的发展关系,实现中国与亚非拉国家资源和市场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投资环境良好
说到投资环境,缅甸的竞争优势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即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遗产;缅甸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是联接东南亚和南亚两大市场的重要通道之一,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其国民的英语使用也较为熟练,方便沟通。
缅甸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到缅甸来投资,同时大力支持以资源为基础的外资投资项目、出口项目,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其所允许的投资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矿业、能源、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贸易等方面。
缅甸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红宝石、蓝宝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积开采。
其中,铅锌银矿等矿带向北延伸到中国云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国,全长2000多公里。其中,最大的矿床是掸邦北部的包德温矿;镍矿位于曼德勒以北,主要有达贡山镍矿和莫苇塘镍矿;铁矿在缅北克钦邦有一个帕敢铁矿,属大型褐铁矿,综合品位约50.65%;缅甸的金矿主要集中在缅甸中北部实皆地区,金矿品位平均为10~20克/吨。
另外,缅甸的石油开采有百余年历史,其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天然气是缅甸出口创汇最多的产品,主要蕴藏在近海,储量非常丰富,专家预计储量达2.54万亿立方米;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0%左右,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
在水力资源方面,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亲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因此,其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
在税收方面,记者从中国驻缅甸使馆经参处了解到,今年2月,缅甸工业部长吴梭登曾对媒体表示,缅甸已经成为对外国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西方公司准备涌入缅甸之际,缅甸政府开始着手修改外国投资法,对外国投资者将给予8年免税待遇。目前,缅甸虽然有外国投资法,但限制较多,需要重新研究,给予投资者比周边邻国更有吸引力的优惠,如果所开展的项目对缅甸有利,还可以再延长此优惠待遇。
据了解,中国对缅出口的商品以加工制成品为主,主要有纺织品、钢材、成品油、摩托车等;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有原木、锯材、天然橡胶、纸浆等。中国通过边境贸易自缅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和矿产品等;中国通过边境向缅方出口主要商品有机械设备、消费品和药品等。
投资须知
中国和缅甸既是近邻,又有着传统的友谊,在缅甸从事投资、贸易或承包工程是应首先客观评估投资贸易环境。据了解,缅甸贸易政策总的方针是“先出后进,以出定进,进出口平衡”,有了出口收入才能申请进口,其进口受出口收入额度的影响大于市场需求;缅甸所有的出口商品均必须交纳10%的出口税,使利润本不高的缅甸主要出口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在此规定下,商品进出口受限,使得双边贸易很难向纵深发展。
其次,要熟悉缅甸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做好市场调研,切忌盲目决策,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合作;同时,慎重选择合作伙伴,谨防上当;中国企业还应诚信合作,维护中国产品在当地的形象。
第三,由于近年来,缅政府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兴修水利工程,加大了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开采石油矿产资源,给承包工程市场带来巨大商机。大量中国企业成功进入缅甸承包工程市场,相继中标并顺利完成电站、桥梁、铁路、工厂、通讯设施以及输变电项目的建设任务,在缅甸创出了品牌,赢得了信任。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继续挖掘缅甸市场潜力,推动中缅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
此外,中国企业应选择与缅甸政府部门以及当地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互信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的开拓市场,而且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获得对方的支持与配合,使企业在缅甸承包工程市场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劳务人员应与国内具有外派劳务资质的正规企业或单位签订外派劳务合同,以便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zhouli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