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投资环境 >> 正文

美国旱灾蝴蝶效应: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抬头

发布时间:2012-07-27 14:08:53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微 胡健

  美国的世纪大旱,对大洋对岸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再次验证“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首先,美国大旱导致玉米等粮食减产,美国农业部调低谷物收成预期。全球谷物市场的价格随之暴涨。随后,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必然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现货、期货市场,也反映在股市,最深层次的影响,却是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抬头,刚刚被压至3%以下的CPI可能被迫回升。

  既然无法独善其身,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类飞来横祸?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国应该未雨绸缪,长远看,要培育粮食定价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

  美大旱助涨全球粮价 资金炒作成“帮凶”

  一场热浪正威胁着美国的谷物收成。

  由于担心干旱导致粮食减产,美国农业部已连续调低了谷物收成预期,由此可以预计,谷物市场的价格将随之暴涨。

  过去一个多月内,大豆、玉米以及小麦等谷物的价格不断刷新纪录:玉米累计上涨超过50%,小麦期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约30%以上,大豆逼近2008年高峰时刻,豆粕则创下历史新高。

  资金炒作助推粮价上涨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大豆和小麦产量占全球40%,其生产动向直接左右全球粮食供给。因玉米和大豆的储量相对较低,即使是收成的小幅下降,也会在全球粮食大宗商品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目前,美国高温干旱天气已产生“蝴蝶效应”,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国际粮价的疯狂上涨之势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已开始回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显示,经过连续下跌,今年上半年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已低于2008年和2011年的同期水平。

  然而,近期美国天气使得国际粮价止跌反弹。一方面受旱情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的炒作也导致价格上涨。据悉,继石油美元化后,农产品也日益呈现美元化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说,伴随着金融资本大量进入农产品市场,农产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受信息影响极大,“这轮粮价上涨,天气是诱因,炒作是主导。”

  执国际农产品市场之牛耳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三大宗农产品行情也希望粮价大涨,粮价会进一步通过期货市场传导至世界。

  或面临第三次粮食通胀

  由于此前世界各地买家对美国世纪大旱判断不足,加之粮食机构也未曾料到突如其来的干旱,所以大部分粮食作物买家提前锁定了成本。在投机资金的持续炒作中,不排除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飞涨的可能,全球经济或将面临5年来第三次粮食通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担心,近期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将加重贫困人口的负担,由于这些人把至多75%的收入用作食品开支,因此受粮价上涨冲击最大。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7月1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全球农业产量增速将从过去10年的2%放缓至1.7%。尽管世界粮食产品价格在2008年后从高点回落,但仍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高位。

  另一方面,粮食市场的恐慌情绪已经波及到世界。全球第二大稻米、白糖和小麦生产国印度正计划调整出口政策,如果未来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印度将减少主要农产品的出口。

  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据俄罗斯农业部对外宣布,受恶劣气候条件的持续影响,2012年俄粮食总产量预期将从8500万吨下调至8000万吨。

  李国祥说:“因为美国粮食的实际产量到10月才知道,如果旱情严重,预测机构还会下调粮食产量预期,如果资金进一步炒作,又会引发世界粮价持续波动。”

  粮价波及饲料价格

  日前,高盛、花旗等国际机构纷纷调高大豆价格预估。花旗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美国大豆单产潜力下滑,大豆库存消费比非常紧张,加上中国需求旺盛,该机构将未来3个月大豆价格预估从16.50美元/蒲式耳上调到18.75美元/蒲式耳。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认为,“这轮粮价上涨对那些粮食进口国的影响更大,出口国会借机提价,但世界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现在下定论尚为时过早。”

  以粮食作为饲料的如鸡、猪等家禽和家畜类饲料成本将受到影响。美国鸡肉协会首席经济学家BillRoenigk认为,美国豆粕消费中超过40%为家禽食用,而谷物价格持续高企意味着肉类和家禽价格将在今年或明年走高。

  粮价同样波及到世界饲料的价格,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油籽分析刊物《油世界》的报告认为,“近期饲料成本猛增,未来6个月玉米和豆粕的饲用需求崩塌无可避免,一旦牲畜存栏量减少,尤其是生猪,饲用需求将转向小麦。2013年初南美大豆产量锐增的前景,将鼓励消费者尽可能推迟采购。”

  /国内经济/

  警惕下半年价格反弹 8月CPI或重回2.2%

  刚刚被压至3%以下的CPI,很可能再次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的炙烤。

  美国大旱,不断推升国内外农产品期现价格。国内豆粕作为油厂压榨消费的主要产成品,价格更多随进口大豆原料大幅波动。

  西南证券(600369,股吧)分析师张仕元表示,最近一个多月来,国际大豆、玉米、食糖和小麦价格持续走高,部分产品甚至创出历史新高,我国的食品价格也将难以“独善其身”。

  同时,张仕元认为,特别是今年国内的气候条件也不理想,因此三季度我国食品价格指数将扭转持续走低的态势转头向上。

  农产品期货价格走高

  澳新银行表示,干旱导致美国玉米可能减少约20%~25%,全球玉米市场供应或下滑6000万吨左右。

  在干旱等影响下,农产品期货价格节节走高。到7月20日收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以及小麦三大谷物期货价格已连续5周大涨,在过去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国际玉米、小麦价格的累计涨幅超过45%,涨势最小的大豆期货价格涨幅也接近25%。国际大豆、玉米两大品种期货价格均刷新纪录,国际小麦期价更是触及4年来的高点。

  国际投行纷纷看好农产品期货的行情。高盛在最新公布的全球投资研究报告中称,将美国玉米亩产预估从143.5蒲式耳下调至126蒲式耳,并将玉米的三个月价格预估上调至每蒲式耳9美元,创纪录新高。

  英国巴克莱银行也将三季度玉米价格预期上调至7.34美元/蒲式耳,小麦价格预期上调至8.29美元/蒲式耳,大豆价格预期上调至16.2美元/蒲式耳。

  数据显示,大量资金正在涌入农产品期货。

  据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披露的每周持仓报告,在截至7月10日的一周内,对冲基金等投机机构持有的18种美国大宗商品期货与股权净多头合约数量环比增加8.9%至105万份,为连续第5周环比增长。其中,农产品期货净多头头寸增长较快。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之中。根据CFTC最新报告,截至7月17日这周,基金在美玉米上增持20044手多单,同时减持4309手多单,基金净多单由前一周的194885手升至219238手,这是连续第六周出现回升,目前净多头头寸已上升至一个多月的高位。

  输入型通胀风险隐忧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飞涨,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曾测算,如果国际粮价平均上涨50%,那国内价格至少上涨10%。

  马文峰说,从品种来看,谷物类价格受到的影响最小,这是由于中国谷物自给率比较高,加之今年夏粮实现丰产;但大豆的情况截然不同,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80%,每年仅从美国进口就要上千万吨,其受到的冲击自不待言。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6月开始至7月23日,我国进口美豆价格由4289元/吨上涨至5303元/吨,进口成本累计上涨1014元/吨,价格涨幅23.64%。

  由此,国内各主要农产品现货价格也普遍跟涨。其中张家港地区豆粕价格由3300元/吨上涨至4200元/吨,累计上涨900元/吨,涨幅达27.3%。

  上半年我国谷物增速最为抢眼,但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农产品领域,在主要的几类大宗商品中,除了钢材出现月均21.33%的连续负增长,成品油月均6.32%的连续负增长之外,其他的各类商品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进口增速。

  其中,未锻造铜及铜材月均增长达43.57%,废铜除了1月份出现37.2%的大幅负增长后,在1~6月份后5个月的月均增幅已恢复到4%;氧化铝、未锻造铝和铝材也因国内外价差的套利机会,使得两者的进口增速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按照张仕元的判断,7月CPI仍会在2%左右波动,但8月CPI将重新回到2.2%以上,通缩问题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相反,要警惕下半年价格反弹的问题,做好商品的供应与流通渠道的梳理。

  /股市影响/

  种子板块或受益 注意规避饲料行业风险

  一般情况下,在干旱年度中,农业及水利板块受到资金关注较大,表现较为抢眼。这次美国遭遇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间接也将对A股市场部分板块带来影响。

  在目前上证指数跌破2011年年底低点、内忧外患的经济大背景下,受天气因素影响,农业板块成为资金防御风险的选择。尤其是在今年这种比较异常的气候条件下,农林牧渔板块更成了资金的避风港。进入7月份以来,申万23个子行业中,农林牧渔板块的表现仅次于餐饮旅游板块,排名第二。

  美国灾害天气推高了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带动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过对于国内不同品种来讲,受到的影响差别较大。

  先来看水利板块。

  此次干旱发生于美国,国内水利板块理论上来讲受到提振的可能性较小。尤其是国内水务项目中,水电项目融资没有难度,而具有公共设施性质的农业水利实现商业盈利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虽然政府多次表示对水利事业的关心,但收效甚微。今年3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指出金融部门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不过,拿金融去支持水利本身就比较难执行,因为金融活动需要有盈利支撑。据此分析,水利板块受到的影响甚微。

  再来看农林牧渔板块。

  大豆豆粕方面,由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美国又是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因此对美国干旱天气的反应比较明显。

  豆油等食用油方面,因其关系到CPI走势,因此价格上涨所受束缚较多。近期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宣布提高旗下食用油产品的销售价格。7月24日,发改委“约谈”中粮和益海嘉里,希望企业保持食用油价格稳定。中粮表示,价格上调主要基于成本压力。益海嘉里方面也表示,自去年底以来,国际、国内食用油原料市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企业承担了巨大损失,本次调价5%左右,也只略微减少了企业亏损。

  玉米方面,虽然美国是全球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我国目前每年也要进口玉米,但我国玉米还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进口比例约为3%,因此短期内受影响有限。

  水稻、小麦方面,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我国粮食总产量九连增,有效地保障了供给。政府保有大量粮食储备,调控严格,因此主粮价格受外盘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美国干旱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实际上主要影响大豆豆粕等饲料原料。另外,种子生产也因美国干旱而起到较强的提振作用。

  在农林牧渔各子行业中,我们认为,种子生产行业表现突出,尤其是品种储备丰富、提价能力提升的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在饲料行业中,虽然目前饲料行业处于整合过程中,有利于大型企业对市场份额的抢占,但上游原材料上涨超预期,带来单位盈利持续下降,下游生猪价格反弹却低于预期,导致生猪养殖业的盈利改善程度有限。短期内饲料原料的上涨及下游养殖遭遇的大型疫情,将给饲料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风险。

  /专家观点/

  国际粮价剧烈波动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李国祥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粮食市场急剧波动,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我国如何应对这次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是置之不理,还是未雨绸缪、积极运筹?

  首先要确定的是,对于这类市场变化,我们难以置身事外。

  我国逐渐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占世界贸易量的近一半,玉米等主要粮食的进口越来越多。过去那种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袖手旁观策略,可能很难再做到。

  尽管我国大米、小麦甚至玉米的国内自给率都很高,但是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作为世界最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美国的粮食生产遭受严重旱灾而导致粮价大涨,我国任何试图将国内国际市场割裂开来,以免遭国际市场波动冲击的做法,可能都只是徒劳。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爆发,东南亚很多国家大米严重短缺,而我国稻米供给充足。我国和其他多数国家一样,实行禁止出口政策,但不仅没有完全禁止住出口,反而造成走私猖獗,后来国际粮价大跌,我们失去了很多经济利益。而且,事后还遭受一些国际舆论的批评,大国形象受损。

  但是,国际粮价高企时,我国应审慎进口。

  国内现在对我国粮食多年增产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怀疑我国的粮食库存。这种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一直具有“忧患”意识的人,对于促进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重视粮食安全和确保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忧患”过度,在这个重要时刻往往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害,对于指导粮食进出口政策选择也会带来不合时宜的影响。

  美国干旱,粮食增产调低,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迅速反应。如果进口国此时担心粮食未来涨价过多,或者出于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进口,势必造成粮价新一轮大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对我国粮食总量和库存有信心,对国际粮价上涨不要反应过度。退一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进口粮食的购买能力不是问题。在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沉着、从容应对,往往是最后的赢家。

  从长远角度看,我国要培育粮食定价的话语权。

  近期国际国内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出现“南辕北辙”的分化。全球小麦估计明显减产,产需将出现缺口,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预期上涨。

  今年国内小麦连续第9年增产,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收购市场不但没了抢购,而且新麦上市后交易清淡,小麦价格预期下跌,社会上一些收储企业持观望态度,买涨不买落现象突出;粮农在成本上升后对小麦价格偏低状况深感困惑,销售积极性不高。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和国内宏观形势以及宏观政策都不支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但是,即使不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粮价上涨压力等国内因素,单从国际粮食市场运行态势及其传导效应来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后期走势的不确定性也会明显增加。在这个关键时刻,无论是政府顶层设计,还是国内粮食加工经销商,特别是粮食进出口商,更需要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农产品市场,促进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国际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的完全相反的走势,会为我国小麦通过进出口等途径进行调控提供更大的空间。我国小麦供给如果仅作为口粮消费,可能存在相对过剩的问题。而小麦作为可替代的饲料粮,在国际玉米价格大涨对国内传导的影响下,增加小麦替代玉米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heyan)

上一篇:全力稳增长 期待产业升级  下一篇:浙江民企危机调查:实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