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检疫检验 >> 正文

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走出去”如何“走进去”

发布时间:2014-11-24 15:39:08 信息来源:湘声报 作者:彭英杰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没有中国足球队的身影,但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从吉祥物、手链等装饰品,到显示屏、照明设备,再到体育场馆设计建造,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标志。

  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企业在境外累计投资6604.8亿美元,形成了3万亿美元的境外资产投资;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量预计超过1200亿美元。

  在国内产业转型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多,各类遭遇的可能性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并能更好地“走进去”,融入当地社会,在湖南参加有关培训活动的部分海外华人谈了他们的看法。

  融资和担保难题

  “企业做大做强,最直接的就是资金问题,我们走出去的企业,碰到比较集中的问题还是融资难、担保难。”莫桑比克统促会副会长、金辉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金介绍,现在中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很多,对海外贷款项目也很支持,但真的要提供贷款时确实不容易,走完申请、审核、评估等程序,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海外的很多投资项目面临和其他国家的竞争,解决不了融资问题,人家不会等你。最后反而是一些国外银行给了贷款。”王孝金说。

  “如果在国外能够顺利贷到款还算是幸运的,很多国家在政策上并没有这些便利。”泰国统促会副秘书长、源盛兴精工钢管工业工厂总经理张让源说,在这种阻力下,使得一些公司难以做大做强,也造成了目前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做得很大的为数很少,大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

  融资渠道窄、融资程序繁琐,不仅影响了大企业的发展,连一些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都难以完成。王孝金说,比如要在东南亚国家开办一个公司,需要几百万美元,对于企业来讲这个数字也不算太大,但通过中国的银行就是解决不了。真正要拿到贷款的时候,手续还是非常复杂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都离不开金融担保,这几年相关的中资机构在国外发展了很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担保的重要渠道。但受访者普遍反映,这个渠道有时并不畅通。

  “每年有很多企业都想抢先找担保的中资机构,但每年的担保额度又有限制。”张让源说,额度用完就没有了。“现在企业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银行愿意贷款,担保公司也愿意担保,但就是办不成,企业主们很苦恼。”

  对此,德国统促会会长韩苏荣提出,现在中国有较多外汇储备,可以给走出去的企业用外汇储备提供境外贷款,信用保险公司则可以把额度提高,并减少审批环节。

  对风险应有清醒认识

  今年,越南爆发的反华游行暴力事件以及前不久的中国高铁墨西哥项目被撤销中标结果等突发事件,给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这些问题的发生,中国企业应有更清醒的认识和研判。

  “东南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多的地方,这些年,中国企业的到来,当地一些民众认为中国企业抢占了他们的资源,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张让源说。

  在非洲,中非合作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和侨民也越来越多,非洲政局发生的动荡也越来越多地牵扯和影响到中国。“现在中资企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内部矛盾反映的载体,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事件和海外华人的权益保障问题需引起更进一步重视。”王孝金说。

  随着跨国公司开拓非洲资源市场的延展,非洲国家开始也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东道国权益问题,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资源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一些国家要求本土化,并颁布新矿业法、修改资源税率等。“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很难把控局面。”王孝金说。

  政治变局、突发事件、汇率变动等,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难以把控的问题,也是企业难以预见的危机,很多企业在这种变动中受到损失。福建莆田商人林金淡说,在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国家,汇率的变化和波动尤其突出。如果要投资当地,就必须做好前期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形势、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走出去”处好三大关系

  韩苏荣在德国打拼多年,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技术。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足。

  “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产品的质量无疑是第一位的,像整个欧美市场,几乎就代表了全球最高的生产技术,你没有顶尖的技术是根本立不住脚的。”韩苏荣说。

  王孝金认为,相比欧美市场来说,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则对生产技术要求并没那么高。

  “我们国内的许多产品,在非洲都很有市场。”王孝金说,他在非洲莫桑比克开了一家塑料加工公司,把国内的生产技术引进非洲,同样能够创造丰厚的利润。

  “前几年,湖北一家企业在莫桑比克建立了水稻种植园,引进了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每亩产量高出当地产量的一倍,这样竞争优势就很明显了。整个非洲都缺粮,粮价居高不下,对企业来说有着广阔市场。”王孝金说。

  进入当地市场后,企业更需要稳步发展。张让源说,技术更新必然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关键,但并不是所有的优势企业都能顺利走出去,走出去切勿盲目并购,中国企业应该“抱团”走出去。“先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在当地熟悉情况后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之后再争取合资。尤其重要的是,合资时签订好将来的退出机制,这样来降低风险。”

  王孝金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多向非洲、拉丁美洲这些竞争力薄弱的地区发展。“非洲被称为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这里有太多的资源和项目需要有能力的企业来开发和挖掘。”他还介绍,这些年来,中非高层交往不断,中非领导人密切交往,促进了中非关系发展和增进中非战略互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张让源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应该处理好三大关系,即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与雇员的关系、与当地华人的关系,确保企业在当地安稳地运营。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有效思维法:跨境并购的...  下一篇:中国制造如何拿下海外大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