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金融工作室及中国贸易金融网整理
编辑:晴禾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不断完善的帮助下,但其行业体系和执行标准离成熟还相距甚远,供应链金融对信用的依赖性强且体系不健全、核心企业信用向供应链的传导性弱、供应链金融对信用依赖性强,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
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焕然一新,基于小微企业资产逐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构建的发展路径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从无到有——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之路
相较于国外,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供应链金融的涌现和活跃,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大量跨国企业供应链汇集而来,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产业的各类分工,并针对中国本土企业进行了诸多创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是中国供应链金融兴起的原因之一。2000年以后,中国物流行业经历了多次整合,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越来越走上制度化、网络化的发展路径,并一同改革了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04年中国物流创新大会上中,物流行业推选出的未来中国物流行业的四大创新领域和十大物流创新模式中,其中“物流与资金流整合的商机”位居四大创新领域之首,而“库存商品抵押融资运作模式”,“物资银行运作模式”“融通仓运作模式及其系列关键技术创新”分别位居十大物流创新模式的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据统计,仅2005一年,深圳发展银行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为该银行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贡献了约25%的业务利润,不良贷款率仅有0.57%。但在当时,技术发展和商业信息流通还处于未完全开发的阶段,虚假库存时有发生,各个环节之间仍存在猜疑链,对当时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制约。
2010年前后,供应链金融受到科技领域的影响,促使供应链金融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参与机构可以以此来审核参与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还款能力,还实现了对链上中小企业提前授信,大幅度提高了融资效率。与此同时,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使供应链金融搭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增添了可能性,也减少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多中心协同认证体系也得以成型。
目前,金融科技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政府投融资平台能够使用区块链应收款对外进行支付结算,到达减少现金流出的效果;供应链平台将账面的应收账款,也可以转化成为数字债权凭证支付结算、融资工具,可以随时对外支付或者融资。
现代供应链金融——传统金融的融合与衍变产物
传统金融在我国发展多年,其形式和体系逐渐饱和,在新时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下,供应链金融摒弃了传统金融中存在的种种桎梏而孕育于此。但现代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也处处体现着传统金融的优秀基因。
一、风险控制。风险控制至最小,一向是银行的原则和根本出发点。无论现代供应链金融还是传统金融信贷,风险控制一直银行金融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偿还考察。任何一种授信方式,银行最终都是以企业或者个人能够按期偿还款息作为底线。所以,不管是供应链金融还是传统信贷,银行都要对借款人或企业的还款状况、经营状况做出详尽的考察。
三、信用至上。企业和个人征信是金融在授信时一贯注重的标准,不论是供应链金融和传统信贷,金融机构都会更加倾向于长期信誉好、持续盈利能力优的企业和个人。
除此之外,现代供应链与传统金融也形成了一些差别:
一、评估标准。在传统金融信贷中,银行对企业过往的财务信息进行的是静态分析,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供应链金融在评估中,更放眼于整个行业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加强了债项(债务、债权)本身的结构性控制。这种融资方式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又源于实体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因此,供应链金融能够把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真实信息作为信评估要素的基础,更为客观。
二、板块细分。传统金融信贷中,银行和借款人是一种单纯的资金借贷关系,银行通常会以固定的指标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和交易链中各个板块;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会根据市场交易条件、行业规则、供应链上下游的对手企业等因素,为供应链中不同交易环节和板块的企业定制专属的金融解决方案。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贷款,更是企业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的方案,能让中小企业在银行征信背书缺失的情况下,获得低门槛、便利的信用融资。
三、多方参与。传统金融信贷最多是三方关系:银行、中小企业和第三方担保人;而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企业对接,更是对接整个供应链,信息链更为完整;同时,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只要行业核心企业与银行有稳定的业务来往,供应链中单个的中小企业即使达不到银行的风控标准,银行依然可以对其进行授信,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门槛。
供应链金融凭借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大大提高,并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所以,供应链融资将逐步更迭传统金融信贷方式,是时代与市场的选择,也是中小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必然趋势。
新时期供应链金融存在哪些弊端?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常常受到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的限制,使其难以真正的在市场上进行发展。诸多实践证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大型的企业,对中小企业实行“资格认证”成为一种金融融资方式。这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助推力,但却忽略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资质的潜在问题。在实际的运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大型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开展合作,这样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看似正常,但是后劲不足,难以维持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不成熟,供应链金融推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推行的供应链金融只是少数行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其实是我国的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淡薄,团员之间比较分散,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间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供应链融资也对核心企业的资信缺乏利益激励,凝聚力削弱,导致了供应链的声誉和违约状况频发,导致对于审慎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缺乏有效性。我国国内推行的供应链金融还仅限于国内贸易融资,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涉猎面较狭窄。面对跨国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多家企业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也错失了更多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推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完整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政策市场以及法律层面。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整体,包含高新技术的融资模式,这必须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够加以控制。从我国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运作机构设置来看,很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没有独立的风险控制机制,核心价值也没有发挥出来,呈现出效率低下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的现象。例如现在很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评估体系和严格的审批通道,更加没有专业化的操作,针对核心企业和物流的监管合作方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技术平台的更新换代。例如,河南银行开展供应链业务是开发了一系列的系统,将信用证贸易下的涉及多家银行和买方的单证统一进行处理,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平台就能够在全球各地实行查询交易等服务,节省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成本。目前,在国内,金融信息业务和电子发展中相对处于落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使用不高,在很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中,多数环节上都需要人工的确认,严重影响了供应链金融的效率,也增加了操作的风险。
(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不足,缺乏失信惩戒机制
在金融交易中,如果严重会引发相关的金融危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技术发展。如果企业并没有构建其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在信用发生风险时,也会导致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信用度急速下降;我国的企业的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处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信息没有公开,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地去了解各个企业的信用程度,使供应链的信用情况长期处于模糊的层面;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缺乏惩戒机制,失信的惩戒机制给予了一些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企业信用都受到负面影响。
(五)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单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性产品非常少,在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也比较单一。因此,未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需从多元化进行发展,学习先进国家的优秀经验,提高金融市场的进步。
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升级,各自为营的竞争思维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构建协同发展的战略供应链迫在眉睫。未来,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多多探究供应链金融的创新问题,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联系,助推我国的实体经济登上更高台阶。
(责任编辑:1927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