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丝路动态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作为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将发挥怎样的引领作用?在这5年间以及未来,银行业作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金融力量,又将如何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大型银行发挥先锋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共商共建共享效果如何?2013年至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的税费22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1万个。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一艘大船,那么,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支持则是驱动这艘大船起航并行稳致远的重要驱动力。
截至2017年底,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8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40家分行和10家代表处。从机构类型看,3家政策性银行和5家大型商业银行仍是海外布局的主力军。在融资规模方面,过去3年,中资银行业机构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近2700个,累计授信近4000亿美元,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相关贷款余额约2000亿美元。
大型银行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在国内银行业中,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融资支持项目和规模排在前列,大型商业银行则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资金支持的“主干道”,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外资银行携手渐成趋势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正在加速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今年4月20日,花旗集团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分别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3家银行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在各自领域探索潜在的合作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融资、金融产品、贸易、代理、信托、资本市场等等。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对此分析认为,尽管目前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中起主要作用,但中资机构不能光唱独角戏,一定要搭平台、拉队伍,要带动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一起“大合唱”,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应尽量尝试以国际银团贷款的模式进行,吸引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和外资银行一起参与。
央行行长易纲在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时,首要一条便提出,“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此外,“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被列为今年年底前将要推出的举措之一。
抓住轻型化转型新机遇
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未来银行业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将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全球网络布局重点或有所调整。目前,中资银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网点覆盖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同业。商业银行要转变以往优先布局国际金融中心和发达经济体的传统思路,坚持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运输大通道建设的基本原则,适当加大对大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和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战略支点地区的机构布局。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巨量投融资需求或将给银行带来轻型化转型的机遇和舞台。事实上,一些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储备和创新产品服务上动作频频:民生银行储备项目17个,光大银行储备项目10个,相关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矿产、农业等领域。
一些股份制银行在帮助中资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推出包括项目咨询、交易谈判、财税结构设计、跨境产业撮合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成为推动自身轻型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