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icover平台
作者:王刚、徐子奇
编者按
喧嚣的3月,先有美国要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再有欧盟“预防性”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国际贸易环境严重恶化。处于国内外经济板块边缘接点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或相应受更多冲击,面临各方风险因素考验,贸易融资风险加速暴露。本文提出,应当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做好授信方案设计、交易风险管理等全流程的风险监测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而实现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转型升级。
所谓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商业银行对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短期融资,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国际贸易融资具有明显的自偿性特征,即随着商品周转和产销的最终完成,银行贷款会从销售收入中自然得到偿还,因而通常列为低风险业务。但是,受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处于国内外经济板块边缘接点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受到更多的冲击,面临着各方面风险因素的考验,贸易融资风险加速暴露。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突出风险体现在:利用虚假贸易套取银行信用,借助大宗商品融资套现,并将资金变相挪用于高风险领域;融资担保方式选择失当,企业互保方式下担保链带来“双刃剑”效应,引发融资风险传染扩散。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与经济下行周期相适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审慎设计贸易融资授信方案,实施交易风险管理,强化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全方位监控,推行差别化贷后管理策略,进而实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转型升级。
严密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
一是通过“审查法”,对相关贸易合同、贸易单据、商业发票、交易双方交易历史记录进行认真核实,仔细审核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单据是否齐全、发票是否真实。
二是通过“对比法”,甄别交易双方的交易关系是否合理、交易标的是否属双方的经营范围、交易金额是否与双方的经营规模相匹配。
三是通过“核对法”,核对发票是否与交易合同内容一致,防止企业通过虚假合同、发票、提单等单据骗取银行融资,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同时,进一步提高贸易融资业务期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销售回笼周期合理匡算,防止企业提前回笼的资金被挪用。
审慎设计贸易融资授信方案
给予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授信,不仅要参考其信用评级和所能承受的风险限额,更要充分考虑企业以前年度的进出口额、交易对手的合作时间、不同结算方式的比重、未来进出口预期、贸易周期以及对不同融资产品的需求等因素,作为匡算授信量的初始依据。在具体确定上,根据企业所能提供的风险缓释条件、不同贸易融资产品的风险特征等因素,合理核定贸易融资授信额度。
同时,贸易融资授信方案的设计还要重点考虑四个“匹配”:
一是结算方式和融资产品匹配。要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确定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与融资比例。
二是贸易周期和融资期限匹配。要根据采购、生产、销售的周转周期来确定合理的融资期限,防止融资期限错配而导致回款不及时或企业过度占用银行信用,给还款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三是进口贸易融资与出口贸易融资匹配。对于进出口相对平衡的企业,银行可以通过指定出口回款路线、受让出口应收账款、开立出口退税账户等手段来控制企业出口的现金流,以此降低进口融资风险。
四是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国内贸易融资匹配。在为客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的同时,可以配套办理国内贸易融资,这样既可以把内贸、外贸完整的交易链条打通,更加有利于对资金流和货物流的全程监控,又可以规避企业重复融资的风险。
强化交易风险管理
贸易融资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客户将贸易融资款项挪作他用,使融资款项游离于指定交易体系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将极易造成损失。因此,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交易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交易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对每笔贸易融资项下款项的支用去向、货物购销流转、资金回笼等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加强对借款人上下游企业的管理,保证每笔融资款项都能在对应的交易体系内运行,以确保交易商品变现后产生的收入能及时用于偿还贸易融资。简而言之,就是要对客户单笔贸易融资的货物流和资金流实施全方位监控。通过实行交易风险管理,可以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有助于银行切实掌控客户贸易背景,对于降低信贷风险、遏制新增贸易融资不良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监控货物流方面,银行可要求客户出具信托收据、指定承运人和仓储公司、要求客户通过放款银行寄单以及办理货物质押等多种方式,实现对货物流转渠道的全程监控,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有效手段处置货物,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在监控资金流方面,要严格按照贸易融资业务自偿性原则对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进行监控,保证贸易融资业务的资金回流。对每一笔贸易融资都要做到资金的封闭运行,不允许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以保障贸易融资的自偿性。
健全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结合贸易融资业务表现出的风险特性,综合考量风险导向与成本效益原则,根据客户风险、授信产品风险、债项金额大小等进行多维度分类分析,采取若干级别的差别化贷后管理策略。在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上,风险程度越高,管理力度越大,贷后检查频率越高,控制措施越严格。而对于风险程度不高的批量业务,则可以采取平衡有度、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方式,如分层抽样、事后重检等,在考虑贷后作业量的同时,把握工作重点。
二是针对不同融资产品风险控制点,补充明确贸易融资日常贷后动态监管内容。除完成客户贷后管理的“规定动作”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采取现场检查、数据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监控贷后重点关注事项,并进行简要记录,作为判定贷后管理工作是否尽责和后续检查的重要依据。
三是提高贷后管理的责任意识,完善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贷后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使其树立“贷后管理不仅是风险管理,更是经营战略”的理念,克服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松懈思想;同时,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相关人员贷后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促进贷后管理的有效实施,提升管理质量。
建立对客户和融资方案的重检机制
一是加强客户重检。重点是客户经营状况变化、订单签署、贸易关系、现金流、担保、抵质押物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并针对市场波动较大的商品或出现下行苗头的行业,及时发布“贸易融资风险提示”。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客户要及时提高保证金比例或追加其他担保。
二是加强贸易融资授信方案重检。应建立授信方案“回头看”机制,跟踪客户交易对手、贸易方式、结算方式、贸易周期变化,据此对授信总量、融资品种、融资期限、还款资金来源等进行重新评估,必要时对授信方案做出合理调整。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