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辉、周雪
本文来源: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原文来源:人民画报社
中阿交流源远流长。自汉武帝时期,中国就与阿拉伯国家开始了友好交往。经过两千多年的共同努力,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中阿文化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中阿文化交流将有力推动新时代中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实现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思想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籓篱,构筑基于共同背景、共同挑战和共同理想的人类美好家园。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以上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协调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是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推动力。
中阿交流源远流长。自汉武帝时期,中国就与阿拉伯国家开始了友好交往。经过两千多年的共同努力,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中阿文化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中阿文化交流将有力推动新时代中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中阿文化交流回顾
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人民的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流。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文化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关键。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与政治互信,重塑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20世纪,中国与阿拉伯社会曾各自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复杂的转型,中阿文化交流也曾步入低谷,直至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复苏。中阿两大民族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科技、艺术等领域开展了新的交流与合作,丰富了中阿文化交流的内容,有益于中阿双方构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和交流与日俱增。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双边贸易往来为抓手,以核能、航天、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开拓出中阿合作的新领域。中阿贸易额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已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2016年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建交的第60年,中国首次发布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同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埃及、沙特、伊朗中东三国,标志着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友谊迈上了新台阶。
2016年,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阿博览会有力推动了中阿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深化了中阿传统友谊,提升了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2017年,为庆祝中国和约旦哈希姆王国建交40周年,中国文化周在约旦拉开序幕,在约旦首都及各省市共举办70多项系列活动。开罗文化中心成立15周年的庆典见证了十多年来中埃在艺术、考古、体育、影视等文化交流的丰富实践。诸多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夯实了中阿文化交流的根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了中阿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
二、中阿文化交流的现状及特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更为凸显。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贸、科技、学术、旅游、民俗、出版传媒、广播影视、饮食等领域,开创了中阿文化交流全面合作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构建互相尊重、广泛交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总体来看,中阿文化交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交流日趋频繁
中阿人民之间的交往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阿之间的联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边经贸及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中国回族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阿拉伯半岛和中华大地几千年来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民俗,又使得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多样性,是中阿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纵观古今,“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中国的四大发明对阿拉伯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阿的长期交往中,中国的语言文字在阿拉伯国家得到了传播。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等也对中国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因经商而定居中国的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中国与阿拉伯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各自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努力中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良好局面。
总体而言,中阿文化交流的成果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中阿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文化交流活动数量大幅增加;
二是中阿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文化交流涉及范围逐步扩大;
三是中阿文化交流互动日趋频繁,文化交流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中阿文化交流层次不断提升,文化交流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中阿文化交流效果更加突出,文化交流促进不同领域合作;
六是中阿文化交流地位不断攀升,文化交流逐步扩展辐射其他。
三、中阿文化交流面临的困扰
当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包括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中阿之间在文化交流领域有所加深。但是,中东地区政局动荡、恐怖主义横行等政治和安全问题使中阿文化交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中阿文化交流受到多个因素影响,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和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经贸交流动力不足,结构仍需优化
中阿经贸交流合作自开展以来就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有着喜人的发展势头。然而,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国与一些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在与一些原油产量丰富的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与原油产量不是很富足的国家则是贸易顺差。由于受到阿拉伯各国政局和中阿双边自身经贸发展局限性的约束,中阿经贸发展动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有待改善。如何有效开展中阿之间经济贸易的全面均衡合作,成为当前中阿经贸合作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技合作局限性大,诸多领域尚待开发
在中阿科技合作交流中,面向单一国家的合作较多,中阿科技交流合作领域尚存较大空间。首先是中方与阿方项目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等。从中方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阿拉伯国家优势科技文化的研究,并积极择其优而合作。其次,纯科技型合作项目较少,实用科技的交流占主导。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科技领域已有不少合作成果,但鉴于多方原因,合作项目有限。开发更多优势项目的合作,开创新的合作空间,成为中阿科技交流需要探讨的内容。
民间艺术交流贫乏,民俗交流领域有待扩展
当前的中阿文化交流活动,除个别民间艺术团体的互访外,其他都属于官方主办或协办的交流活动,中阿民间文化交流十分乏力。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推动,双方民间的参与度不高,民间的态度并不很积极。究其原因是中阿文化差异较大,相互之间文化认同度较低。
现阶段,中阿之间的民俗文化交流尚处于开发期,交流的领域和内容都有不足。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过快,民众无心于民俗生活体验,导致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濒临灭绝,如果不能广泛地开展民俗文化交流,也将无益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合作受制约,体育交流有待加强
近年来,虽然中国国家旅游竞争力不断提升,但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中阿旅游合作。阿拉伯国家的旅游资源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而阿拉伯国家的旅游者也没有将中国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国。中阿游客对彼此的认知还不全面,旅游景点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旅游安全等问题成为中阿旅游交流的主要制约因素。
就体育文化传统而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着不尽相同的体育文化内涵,双方对待体育文化的价值判断也有所不同。中国日趋成熟的全民健身带动了体育运动产品的发展,但此类产品尚未走进阿拉伯市场。而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虽然拥有投资规模大、设施水平高的训练场馆,但受益范围并未涵盖全民,未能形成有效的全民健身投资。中阿之间的全民健身优势资源并未形成高效对接。
区域优势未能有效发挥,思维方式制约文化交流
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导向对促进中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但是在中阿文化交流中,宁夏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中阿交流窗口的作用还没有很好显现。以宁夏地方人文优势为基础,将宁夏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阿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阿文化更加深入、全面交流,需要新思维和新举措。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受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中阿民众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对双方深入开展文化交流造成一定困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媒体在中阿文化交流方面也尚未发挥足够的功能,且中阿民众对彼此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致使彼此的文化认同陷入困境。
四、中阿文化交流的前景展望
从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随着物质文化传播的逐步发展,附着在物质商品上的科技、艺术、经济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样态也逐渐得以传播。当前,中阿双方均倡导宽容、和谐、合作的精神,为深化中阿各领域合作,维护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新时代加强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推动中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打破贸易壁垒,深化经贸合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阿之间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需要,也将为中阿双方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同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加快,国家“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蕴含的重大政策机遇,也将惠及中阿经贸交流。
构建科技合作新格局,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合作起,双方就开始了科技交流,涉及天文、历法、军事、医学、建筑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对阿的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这也是双方科技交流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中国在加大科技输出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可加大对阿拉伯新科技的深入研究,促使中阿双方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构建科技合作的新格局,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拓宽文艺交流领域,促进民俗文化交流
当前,中阿之间的文艺交流主要是以舞台形式的歌舞类文艺演出形式出现。中国可以通过与阿拉伯国家间相互培养文艺工作者,促进双方的文艺交流。积极寻找中阿文明在思想观念上的共同点,增加对文艺的认同感,拓展文艺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中阿之间的文艺互访与交流。
民俗文化交流是增进彼此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中阿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中阿民俗交流创造了机会,但还不能满足中阿文化广泛深入交流的需要。双方应突破传统模式,开创“官方搭台、百姓唱戏”的文化交流新局面,为中阿民俗交流搭建桥梁、提供机会。
发挥地方人文优势,巩固中阿文化交流
充分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文资源优势,拉近同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情感,促成民意相通,民心相连,以此加强和完善中阿文化交流。近年来,宁夏广泛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未来,宁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地方人文交流为起点,逐渐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由点及面地推动整个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
开发旅游合作新路径,扩大体育交流范围
在推动中阿旅游业发展时,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智能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在旅游产业中,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既能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能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同时,中国也需致力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阿语人才的储备,引导阿语人才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中阿之间的资本流向可以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体育文化交流项目的倾斜。中阿之间未来的体育交流,可以通过深化优势项目合作,增进优势互补、完善优势项目的对接机制,创新优势项目交流方法、规避风险、扩大交流范围等途径得以加强。
发挥新媒体作用,开拓文化交流新渠道
媒体交流既是中阿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和深化中阿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自媒体在各个领域地广泛应用,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已势不可挡,成为新时期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早年,由于受到语言基础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制约,中阿双方文化交流没能有效发挥媒体的作用。当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手段,减少语言障碍,以构建新型文化交流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中阿文化交流。积极搭建中阿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网上丝绸之路,将为中阿文化交流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文化交流应秉承中阿友好的历史传统,创新中阿文化交流的体制机制,拓展中阿文化交流的广阔空间,推动中阿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lixue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