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贸易投资网

您的位置:中国贸易投资网 >> 跨境金融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 银行业拓展跨境票据业务的新契机

发布时间:2018-01-08 17:00:49 信息来源:银行家杂志 作者:张艳宁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资蓬勃发展,我国银行业在其中将大有可为。国际贸易 与投资中涉及的票据汇兑与融资业务较多,因而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中国企 业“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首先介绍票据业务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然后在分析票据 业务现状和发展缓慢原因的基础上,以期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寻求跨境票据业务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张艳宁 上海票交所清算部

来源:银行家杂志(ID:The-Chinese-Banker)


票据业务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战略水平。“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联结欧亚非三个大陆,辐射全球,涉及众多国家和人口,潜在的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额巨大。“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对外开放战略,对于推动企业“走出去”,促进国内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运用更加丰富的金融工具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与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极大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票据业务便是商业银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积极利用票据业务,将能够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水平。


加快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效率。票据是无条件支付命令(或承诺)的书面载体,与现金的转移和支付相关。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票据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我国票据法中所指的票据包括汇票、支票和本票三种类型,其中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而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又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交易与融资的工具,票据业务在促进贸易开展,方便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作为联结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载体,票据业务对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尤其是国际间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且票据业务在中国银行业资产业务中所占比重正逐渐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大量的商品贸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将产生数量巨大的商业信用以及银行信用需求。


票据的使用,将极大满足企业的国际贸易支付结算需要,同时,银行业通过广泛开展票据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业务,将有力支持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需求,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网络布局的不断完善,银行的跨境产品创新进程不断加速,海外业务领域拓展不断深入,海外金融服务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22家中资银行在海外59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298家分支机构(包括213家一级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69万亿美元。大型银行在海外的总资产约1.5万亿美元,相比于2007年提高了7.5倍。欧洲、东南亚、西亚是中国银行海外网点的主要集中地。伦敦、巴黎、纽约、迪拜、米兰、开普敦、苏黎世、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等国际化金融大都市尤其受到中资银行分行、子行或代表处的青睐。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银行业积极响应倡议,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战略布局。目前,中国银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银行的合作正在逐渐深化。截至到2016年1月,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里,共有9家中资银行设立了56家一级分支机构。


“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票据市场有待发展。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十八个重点省市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数量较低,占GDP比重有待提高。其次,2016年全国票据发展指数的平均值要高于这十八个省市,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十八个省市票据市场的潜力仍待大力挖掘。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市的票据市场发展不均衡,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广东和上海三地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较快,贴现量占十八个省市总量的84.65%,其余十五个省市仅占15.35%。宁夏、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等地区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尚未起步。因此,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解决票据市场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挑战,是这十八个省市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发不足。一般来说,由于商业信用低于银行信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等级要低于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跨区域流转存在难度,在流动性上也低于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在银行办理贴现的难度较银行承兑汇票大,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相关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基本条件。因此,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不够重视,其业务发展较为缓慢。2013年全国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量为2.85万亿元,仅为商业汇票贴现总量的6.65%。但是,商业承兑汇票作为商业汇票之一,不仅具备支付、投资、融资等功能,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还具有出票手续简便、无开票手续费、银行信用占比低等优点,而且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其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跨境票据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地缘因素复杂,阻碍一带一路票据业务的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众多经济文化差异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其政治风险往往也较大,当地的金融服务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进而影响我国银行业海外整体布局的推进速度。例如,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复杂难解,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博弈,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阻力重重,相关国际贸易也会受到影响。票据作为商业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应用自然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征信体系缺失,影响票据市场的发展速度。在社会征信体系缺失以及信用不断扩张的情况下,票据市场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由于缺乏专业的票据授信、评估机制,部分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空缺以及信用评级缺失的漏洞,提供虚假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通过贴现或质押方式轻易套取银行资金,进行票据欺诈,加大票据业务的风险。“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和成熟的金融生态环境。缺少统一、规范的征信体系,就无法有效地对企业进行信用考核,进而影响票据市场的发展速度。


票据业务发展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持。尽管近年来央行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大力开展票据贴现业务,但央行在再贴现业务中对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不足,尤其缺少专属“一带一路”的再贴现业务的政策支持。而且在经济新常态与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票据业务风险频发,此时票据市场的严格监管政策减缓了票据业务的扩张步伐。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大部分属于物流或外贸进出口的中小企业,对票据业务仍持谨慎态度的监管政策,将对“一带一路”沿线中小企业的票据工具融资造成一定的冲击。另外,《票据法》中关于“真实贸易背景”的限定,也导致商业汇票无法单独发挥融资性商业票据的职能,票据作为足额融资性工具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客观上阻碍票据融资工具的推广。此外,境外监管当局在银行离岸业务、流动性与合规性、反洗钱等方面的政策相对严格,也是票据市场发展的一大阻力。


如何借助“一带一路”拓展跨境票据业务


以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为突破口发展票据业务。巴基斯坦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往来密切;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实力居中亚各国前列,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良好稳定的合作基础为中国票据在巴、哈两国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巴、哈两国的中小企业较多,使用票据汇兑也较其他国更为频繁,推广票据业务也更加有效顺畅。央行可以在两国开展人民币计价商业汇票的跨境支付、融资等业务的试点工作,以这两个国家票据业务的推广为样板,将有说服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接受和更多使用中资银行的票据业务服务。


从制度建设上完善票据业务跨境支付体系。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形成了具备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多功能复合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在票据市场深度、广度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强化票据交易所主体做市商机制,推动票据市场发展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加快票据市场的国际化建设,让票据的跨境运用成为可能。在国际间票据交易需求日渐增加的背景下,基于上海票据交易所建立起统一的跨境人民币票据清算结算中心,以人民币票据为核心,覆盖多币种票据,方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票据的结算,提供有效、安全的结算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利用此平台,可以实现跨境票据的规范化、系统化,同时方便国际合作,实现违约信息相互通报备案,防范和减少票据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大幅提高跨境票据市场的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更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开发跨境电子商业汇票。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要充分发挥商业承兑汇票出票手续简便、无开票手续费、银行信用占比低等优势,提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占比。上海票据所的建立使全国范围内建立较为统一的票据交易、融资体系成为现实,目前,电子票据已成为票据市场交易的新方式。而对于跨境的“一带一路”合作,电子票据天然具有解决时空跨越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业务效率。建议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结合区块链技术,共同开发跨境电子商业汇票,推动电子票据业务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重点区域境外银行机构网点与票据业务布局。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点配置,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银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协议,实现国际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在重点区域,如伦敦、巴黎、苏黎世等,可以通过投资入股、自主申设、战略并购等方式设立更多分支机构,吸收本土人才管理银行和当地票据业务。在稳健、合理的海外银行经营过程中,要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改善中国银行业票据业务“走出去”时战略经验匮乏的问题。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通过联合营销模式,设计项目融资结构与担保措施,多维利用票据市场中的汇票、本票、支票,提高项目短期融资额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发展融资性票据,解决《票据法》难题。目前,在成熟的票据市场中,融资性票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发达金融市场中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很高。尽管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要有真实贸易背景,但融资性票据事实上已经存在,需要有效规范其发展。我们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融资性票据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上的应用,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的融资需求。


激发政策活力,构建跨境票据纠纷解决机制。央行可以调整政策措施,激发政策活力。例如,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商业银行进行定向降息降准,如定向降低其相关票据的再贴现率,鼓励银行利用票据业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可以类比债券通(北向通业务),试点票据通业务,即开展(单向)跨境票据投资业务,探索票据的标准化,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到我国票据市场的投资中,尤其是引导其参与到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票据市场的投资中来,利用全球资金建设“一带一路”。在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纠纷,尤其是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需要做出良好界定。建议在各国央行的沟通协调备案下,由各国主要商业银行成立跨境票据仲裁处理中心,并设立跨境票据法律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各国跨境票据业务的具体纠纷。


总之,票据是信用的载体,经过背书和承兑的票据(主要指商业汇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作为远期支付的凭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贴现(直贴)、转贴现和再贴现等途径,可以实现资金的融通。中国银行业应全力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国际交流,搭建合作共享平台,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如基金会、高级金融人才的交流与培训等。通过多种举措发展票据业务,如发行人民币计价票据、构建人民币票据清算中心、设立跨境票据法律仲裁服务中心等,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促进其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lixuezhen)

上一篇:国际收支分析  下一篇:刘燕华:数字化是“一带...
相关新闻